残疾人辅助器具是帮助残疾人减弱、消除障碍,改善生活品质,提高生存质量的基本手段之一。加强辅助器具推广适配服务,是关爱残疾人,推进残疾人事业更好发展的重要环节。基层作为辅助器具推广适配服务的主战场,近几年在各类惠残助残政策大力推进下,残疾人受益群体逐渐扩大,但需看到此项工作中仍有不足,部分工作开展不到位仍制约辅助器具效益的有效发挥,基于此笔者将从审计视角出发,以规范基层辅助器具管理为落脚点,提出几点思考:
残疾人辅助器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库存管理方面。辅助器具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未建立辅助器具收发台账、库存管理不清晰现象。县级辅助器具来源主要分为本级采购、上级捐赠和社会捐赠三类,部分残联部门对于捐赠的辅助器具未建立库存记录,领取和发放无相关明细,极易产生管理不善风险;其次是主管部门不掌握辖区乡镇辅助器具库存数量,采购时不能充分考虑实际库存情况,造成库存闲置、未按实际需求采购的问题。
(二)采购发放方面。当前辅助器具从调研需求、采购至发放内控体系不完备,缺乏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措施,易导致监管缺位。一是采购需求动态监管体系不健全,主要依靠乡镇报送需求,实地走访调研较少;二是辅助器具发放监管体系不健全,主要依靠乡镇发放,虽将辅助器具领取签字表报残联部门备份,但实际发放中的及时性、实际使用效益监管不到位,难以发挥效益。
(三)售后监管方面。辅助器具发放后存在疏于监管现象,相关部门并未及时对残疾人辅助器具发放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回访,如部分残联部门通过残疾人申请方式确定儿童矫形鞋、假肢等辅助器具的需求数量,按采购数量与辅助器具生产企业签订合同结算货款,由企业为残疾儿童适配、制作矫形鞋、假肢等,但部分矫形鞋制作完成后,滞留于企业并未及时送至残疾儿童,因长期滞留,加之儿童成长较快,难以发挥效益,造成专项资金浪费。
原因分析
(一)人员力量薄弱。当前残疾人群体庞大,需求各异,而县级残联部门工作人员一般在10人左右,部分工作人员为残疾人且年龄结构偏大,除领导、财务人员外,实际负责残疾人辅助器具推广适配的工作人员仅有1到2人,每个乡镇配备一名残联干事且多数也为残疾人,难以保障辅助器具适配工作的有力推进。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县级残联部门对残疾人辅助器具疏于管理,受人员能力、自身素质制约,在主动探索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管理机制上存在主观意识欠缺,导致当前残疾人辅助器具的管理仅停留在完成采购发放上,未能充分了解辅助器具使用效益。
强化残疾人辅助器具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辅助器具管理台账。残联部门应对不同来源辅助器具建立相应的台账,对自行采购、上级捐赠和社会捐赠的辅助器具做到统一调配,分类别管理。同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做好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捐赠物品使用的对外公开,确保资金和物品使用的公开、透明、合规。
(二)科学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管理工作。在辅助器具采购中,从需求源头上加以规范,结合实际调研需求编制采购明细表,在实际采购中采取弹性控制,保证辅助器具采购的灵活性,充分考虑采购期内变动情况,对采购期内因特殊情况而导致的增减情况,需及时与辅具企业沟通,同时综合考虑实际库存,避免因未考虑实际需求而导致的库存积压情况。
(三)加强辅助器具全过程监管力度。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建设,县级及乡镇残联机构应细化出一套涵盖前期调研、辅助器具采购发放、后续跟踪回访等辅助器具推广适配服务工作标准,针对适配性强的辅助器具采购事项,应充分考虑辅助器具企业的后续服务,将售后服务纳入合同范围。如在为残疾儿童配备矫形器具时,在合同中加强对辅具生产企业的约束,确保矫形器具制作完成后第一时间发放至残疾儿童手中。
(四)提高后续走访服务管理水平。为残疾人装配辅助器具后,需组织辅助器具管理技术人员、残疾人专职干事等不定期进行回访,查看辅助器具使用情况,修复辅助器具受损部分,询问残疾人新增需求,通过回访推动残疾人正确、安全地使用辅助器具,保障辅助器具充分发挥效益。
(五)加强残疾人康复救助队伍建设。残联部门应不断加强残疾人康复救助队伍建设,安排专人负责救助申请、审核等工作,确保康复救助工作高质量开展。同时积极培养乡镇残疾人专职干事、村居残疾人专职或兼职委员等社会力量,充实残疾人康复救助队伍,做好残疾人政策宣传、协助申请救助、志愿康复服务等工作。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2/8/26/art_89387_1032853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