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邑县柏林镇崔家峪村,村民崔依雷打开自家院里的水龙头,清澈的井水汩汩流出,“村里这口井建好后,家家户户都喝上了纯正的山泉水,清亮亮的,喝起来还很甘甜,终结了我村世代喝河水的历史”。他所说是前不久村里新打的一眼深水井。
今年上半年降水不足,出现持续旱情,当地群众面临着严峻的用水短缺难题,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后,河道、小水库、坝子完全干枯。临沂市审计局派驻平邑县柏林镇崔家峪村第一书记尉世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能再等了,这个问题一定要尽快解决!”
崔家峪村位于蒙山脚下,经过多次勘探,能够打出地下水的水源断层非常稀少,以前村里曾经集资打过四口井,可效果很差,要么出水量小,要么干脆就没有水。村民日常饮用水主要靠金线河河道挖的河水井,随着旱情的加重,河水井的出水量远远不能满足生活需要。为解燃眉之急,第一书记紧急召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代表开会,讨论到底要不要打井,面对大家犹豫和怀疑的目光,尉世伟说:“群众在等水吃,这口井一定要打,只要有行动,就会有希望!”
打井关键在“找水”。第一书记与村“两委”人员请到专业打井人员来村里勘察,确定水井点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打井方案。经过周密的筹备,于5月12日开始打井。第二天中午,已经打到地下110米的深处,但是一点水都没有,所有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经验告诉他们,“可能又像之前打的井一样”。在焦急的等待中,突然,大家的目光都被一个小细节所吸引,本来石沫横飞的钻口粉尘开始减少,“这是有水了……”打到地下135米处终于涌出泥水,本来喧闹的现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几秒钟后,围观的群众爆发出热烈的欢笑声。
虽然已经出水,预测水量还是不足,可继续往下打就意味着要增加费用,还不一定打出多的水,怎么办?尉世伟说:“要干就得干好,费用我来想办法解决,坚持就是胜利。”最终,打井一直延续到5月14日,终于打出一口218米的深水井,一小时出水量在12多立方米,连续抽水24小时,出水量始终保持不变,完全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随后在村周围又打了三眼蓄水池河道井,一天的总蓄水量在600立方米以上,基本能够满足村民饮水和灌溉需求。
崔家峪村书记崔继玉认为:“党和政府派第一书记到我们村,说明一直把农民困难放在心上。对于村民而言,本职就是种地,但灌溉水不足是制约我们的‘绊脚石’,有了这些水井,我们更有底气了,只要好好干,农产品一定能够增产增收。感谢党组织为我村派来的第一书记。”。第一书记表示:“打井只是解决了眼下最紧急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规划在机井和种植区之间铺设互联的PE管道水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满足村民的灌溉需求,进一步打牢乡村振兴的基石。”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2/6/16/art_89380_103227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