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审计法治网!

审计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教育 > 正文

“智慧审计”让审计更智慧——许昌市审计局运用智慧审计系统开展大数据审计探索

发布时间:2023-04-05     来源: 河南省审计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许昌市审计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的部署要求,深入思考,积极响应,不断创新理念,从科技强审和智慧育人入手,积极探索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开展了卓有成效大数据审计探索与实践,助推审计全覆盖落实和审计质效的提升。

  一、组建“智慧审计”团队,培训智慧审计人才

  为大力推进大数据审计运用,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培养一批懂审计、懂法律、懂计算机、能写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审计人才为目的,2018年,许昌市审计局组建了由全市审计系统具备高级审计师资格、审计系统计算机中级资格或计算机专业学历的人员组成的审计数据分析团队,团队分审计需求、法规应用和数据分析三个小组,通过研究探索,初步摸索出开展大数据审计模式的方法,编写了“智慧审计”模型。智慧审计团队坚持每月集中一次,探讨审计思路,研究计算机审计方法,交流“智慧审计”模型。研究成果《“智慧审计”的构想与实践》在审计学术核心刊物《审计研究》上发表,其主要内容被《中国审计》和《审计文摘》转发。在当年开展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扶贫审计、预算执行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项目中发挥了“数据优先,整体分析,疑点核查”的作用,提高了审计质效。

  为适应新时代对审计干部的新要求,切实加强审计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创新审计理念,推进科技强审,建立健全与审计全覆盖要求相适应的审计职业胜任能力,从2020年9月开始,许昌市审计局在原有“智慧审计”团队的基础上,每周利用半天时间对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培训,在系统学习大数据审计知识和智慧审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演练、审计讲坛等形式开展提升培训效果。经过培训,审计人员的大数据审计技能实现了从会操作到会应用,从被动模仿到主动思考的转变。

  二、研发“智慧审计”系统,开启智慧审计新模式

  2019年,许昌市审计局成功研发了“智慧审计”系统,并投入使用。目前,该系统的数据以审计署统一组织采集转换的财政数据标准表和财务数据标准表为基础,以政务云平台数据(迁云数据)和单位信息系统业务数据(不迁云数据)为外围支撑,以互联网数据为辅助,从解构法律法规入手,建立起“审计法规——审计方法——审计数据——审计疑点——审计定性”的闭环链条,形成了以许昌市审计局为中心,辐射各县(市、区)审计机关的大数据审计综合分析及预警系统。平时,智慧审计系统自动调用审计方法,关联审计数据,开展无项目审计分析,产生审计疑点,按照共享权限提请有关人员进行核实处理。当审计数据或有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智慧审计系统会自动运算,发现新的审计疑点。审计项目开始前,审计人员从系统调取与该项目相关的审计疑点及定性依据,带着问题去审计,大大提升了审计质效。

  智慧审计系统的应用,将以前先确定审计项目,再采集电子数据,最后进行审计分析的“审计分析后置”模式,改变为审计项目开始前先进行大数据关联分析的“审计分析前置”模式。将分散于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工作提前至审计项目开展之前集中自动分析。审计人员从繁琐的账套审计和数据分析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进行问题核实和审计研究,再将新的审计思路纳入智慧审计系统,形成良性循环。构建了“审计工作自动化,审计过程一体化,审计时间连续化,审计范围无限化”的智慧审计新模式。

  三、依托智慧审计团队,开展智慧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许昌市审计局以智慧审计数据分析团队为骨干,组织审计人员开展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研究,从审计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应用于指导审计实践,促进了大数据审计可持续发展。

  2020年,许昌市审计局编写了《行政事业单位计算机审计方法》《政策法规执行计算机审计方法——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执行计算机审计方法——民生保障》《政策法规执行计算机审计方法——医疗卫生》《政策法规执行计算机审计方法——县域经济》等审计专项,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2022年,组织人员对财政审计进行了系统研究,编写了《财政审计数据分析指南》,同时整理了两年来计算机审计培训的成果,编写了《审计数据分析入门与提高》,作为新进人员的培训教材,提高新进人员的审计业务水平。

  许昌市审计局通过组建智慧审计团队、组织智慧审计培训,开发智慧审计系统、开展智慧审计研究等方式,大力开展大数据审计探索,通过收集归纳审计人员的审计方法和智慧,固化为智慧审计系统的审计模型,由系统进行自动分析,得出审计疑点,通过摸索,使审计变得更加智慧。(起草人:孟长征 审核人:徐海涛)


原文链接:http://sjt.henan.gov.cn/2023/03-21/27109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