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微腐败事关民心,不容小觑,“钱袋子”管的严不严,直接影响着基层治理水平。惠民县创新模式,把内部审计延伸到了乡镇,切实遏制了群众深恶痛绝的“微腐败”问题,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
一、“线下”加强组织保障,织密审计监督网格
(一)健全组织机构,落实集中统一。审计监督机构设置最低在县区一级,乡村的审计监督存在空白。惠民县创新架构,在14个镇办成立镇党委书记任主任的党委审计委员会,下设审计办公室;59个县直部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开展日常业务工作。各单位审计办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配备专兼职内审人员100余名。
(二)创新内审模式,实现全面覆盖。年初,县委审计委员会印发《惠民县内部审计计划》,各单位按计划统一组织实施。创新打造“一会、三诺、三比鉴、统编码、一影像、一公示、三皆知”审计模式,实现了1283个村干部任中审计全覆盖、任期满一届的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重大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全覆盖,实现了群众关心的事都在监督下运行。
(三)加强指导监督,确保权威高效。组织编印《惠民县内部审计操作指引》,对谁来审、审什么、怎么审进一步规范。全面建立科室联系点,审计部门每个业务科室对口指导联系7个单位和4个镇办。同时,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实现以考核促完善、以考核促发展、以考核促提高目标。
二、“线上”搭建数据平台,提升审计监督质效
今年,惠民县创新打造智慧内审平台,搭建了集信息共享、数据分析、预警提醒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监督管理系统。
(一)业务流程台账化。在线上对工程建设、重大支出等实现台账化管理,按照项目类别设置监督节点,如果系统中招投标、集体决策等关键环节不开展,其他环节将无法运行,实现“一键提醒”。
(二)部门数据共享化。将纪委、国资办、项目办、信访办等其他涉农平台数据实时抓取到内审平台,实现“有权限”共享,解决了过去因出现“数据孤岛”影响最终审计结果的问题,实现“一网统管”。
(三)内审监督智能化。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平台进行大数据比对,对“同一施工企业长期中标本地区项目”自动预警,对“不按合同拨款”自动预警,对“超出预算盲目举债”自动预警,对“干部亲属领取项目资金”自动预警,对“干部在招投标中中标”自动预警,审计人员根据预警信息及时核查,实现“一键锁定”。
(四)结果运用最大化。平台将需要部门整改、需要领导决策的信息自动推送到相关部门或领导的平台使用终端,并对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自动推送到纪委监委平台,实现“一网联通”。
(五)平台使用简便化。为适应基层工作需要,平台同步建立了手机使用端,工作人员可以在项目施工现场上传照片和资料,各级领导可以实时查看项目进度和预警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一屏通览”。
审计监督的有效深入,促进了权力规范、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确保了社会稳定。2016年以来,共开展镇村审计项目6512个,其中投资类项目867个,节约资金206385万元;修订完善制度360项,化解社会矛盾634例。镇办涉及村干部履职的信访案件同比大幅下降,达到了预防和整治基层“微腐败”的预期目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农村社会稳定更加巩固。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2/7/7/art_89389_103246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