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近几年国家积极倡导,各级政府不断推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一项利国利民之举。通过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新型城镇化质量。近年来,各地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和社会效益。笔者作为一名政府审计工作人员,近年来,结合审计实践,对垃圾分类推进情况进行了相关调研,发现垃圾分类在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拦路虎”,垃圾分类在不少地方还只是一句口号,或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应该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确保把垃圾真正“分”得更好,“分”出效益。
一、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人民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参与度不高。进行垃圾分类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老百姓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更多的是关注其带来的经济价值,到底有多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难以站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来看待这件事。这种情况下,垃圾分类就变成了一件可有可无,比较“鸡肋”的事情,群众缺乏积极性,让垃圾分类失去了最重要的社会基础和推广氛围。
个别地方主管部门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不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没有把好事办好办实。比如,垃圾分类就在群众身边,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相关设施不需要一味追求高科技、复杂化、高价值,其实只要接地气、使用方便即可。笔者在对某市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市一次性购买近亿元的垃圾分类、存储、运输设备,但是由于前期调研不充分,设备价值虽然很高,设备并不实用,导致有的用不上只能闲置,有的太复杂没人会用,有的功能不健全无法用,钱花了不少,却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
管理运行机制不够科学,不接地气,导致群众不买账,垃圾分类难以高效推进。审计中发现,很多地方相关硬件设施相对比较完备,但是由于工作谋划不够系统,工作推进没有统筹协调,导致设备运行受阻。如某地为社区和居住小区配备了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但是由于未能及时与使用单位或物业公司协商解决电费问题,造成80%以上的设施没有接通电源,大量设备成了“聋子的耳朵”,既浪费了大量财政资金,又引起了群众不满。再就是,虽然部分智能垃圾回收系统能够通电运行,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手机注册、扫码、积累积分、换购等一系列繁琐手续让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望机兴叹”、望而却步,再加上换购的物品不接地气,不够实用,让群众渐渐失去了分类投放垃圾的积极性,造成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使用率较低,效益发挥不了,浪费严重。
餐厨垃圾、有毒有害等垃圾处理不到位,让垃圾分类成为空谈。有些地方虽然积极倡导群众将垃圾分类投放,但是对于没有回收再利用价值,处理难度大的餐厨垃圾、有害垃圾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专用设备和处理技术能力,让群众眼睁睁看着辛辛苦苦分类出来的垃圾,收集时又倾倒在一起,一块运到垃圾场一并处理,垃圾分类走了过场,失去了群众信任,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二、破解垃圾分类难题的思路和对策
针对当前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对策建议,期待通过采取相应改进措施,让垃圾分类的步子走得越来越实、越来越远。
第一,推进垃圾分类不是某一单位某一个人的事情,是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共同参与,营造出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关乎你我他的良好氛围,这项工作才能有效开展。下一步,要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让大家都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明白其重要意义,让人民群众明白进行垃圾分类的目的是美化我们的家园、提升全社会素质、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最终受益者还是老百姓自己。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内容要新颖,通俗易懂,规范简洁,推动垃圾分类意识入脑、入心,逐步实现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营造起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夯实垃圾分类的群众基础。
第二,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可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进行垃圾分类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每个参与者从逐渐认识到慢慢接受再到自觉行动的漫长过程,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政府部门在制定工作方案时要充分调研,准确掌握当地的经济状况、人文特点和群众习惯。采购设备要量力而行、注重实用。工作推进过程中应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可先将餐厨垃圾、有害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分开,或者先进行干湿垃圾、有害与无害垃圾的分类,在人们逐渐适应以后,再进行详细分类。可以先从机关团体、农贸市场、商场、校园、酒店宾馆、物业小区实施,不断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区域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简到繁,标准由粗到细。
第三,建立完善科学、规范、易行的垃圾分类运行机制。要明确责任主体,压实单位、社区、物业公司责任,明确设施设备管理主体,赋予一定管理权限,提高管理效能。要优化资金投入方向,避免集中购买设施设备,由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提出采购计划,选择便捷、实用的设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服务面积、考核情况对管理者进行财政补助,协调解决用电、用工难题,按照收集的有害垃圾数量进行适当奖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健康、有效开展。
第四,要加大监督考核力度。推进垃圾分类,政府主管部门、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等方面的监督必不可少。审计部门要把相关情况列入审计监督内容,加大监督力度,提出整改建议,促进规范有效运行。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既要加强规章制度及规划制定、执行与修订的监督检查,又要加强对垃圾分类、垃圾污染及垃圾处理、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的监管,补齐工作短板,堵塞工作漏洞。要建立垃圾分类考核机制,及时公布考核结果,利用好考核结果,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要加大对违规问题的曝光力度,加大对破坏环境、浪费资源行为的处罚力度,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3/4/17/art_89387_103461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