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前,他一头黑发。7年后,已是华发丛生,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人生的战贫之歌。他在乡镇工作了26年,却再次主动请缨到乡村驻村;他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却要远离家人到穷乡僻壤生活;他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却坚持下沉到偏远贫瘠乡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脱贫攻坚结束乡村振兴起步,他主动留任接跑“下一棒”。
他,就是汉阴县审计局派驻平梁镇登天村驻村工作队员,今年60岁的陈再华。2017年被选派到平梁镇登天村任第一书记,现任登天村驻村队员,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第一线,一干就是7个年头。几年来,他连续被县委、县政府、平梁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优秀驻村队员”和“帮扶责任人之星”等称号,他用七年时光书写为民答卷,用实际行动展现为民情怀,认真践行着一名老党员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精准把脉问诊,绘一张美好蓝图
登天村地处县城西北方向,距县城15公里,全村面积8.2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58户1750人,脱贫户286户875人。自驻村的第一天起,陈再华就一心一意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还暗自下定决心,群众不脱贫绝不离开登天村。在他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一句话“想要了解老百姓真正的需要,带着他们一起脱贫致富,就要让自己脚上沾满泥土。两脚不沾泥,就干不好农村的事。”
由于登天村人口居住分散,土地瘠薄,水资源匮乏,自然条件较差。又是由三个村合并而成,存在工作融入难,配合程度不高,加之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工作推动困难重重。陈再华自驻村以来,摸索出“学、访、会、问”的四步工作法,访遍了全村居民565户,走访群众4600多人次,贫困户每户平均走访35次以上。与此同时,组织召开院落会、村民小组会、党员代表大会等190余场,通过宣传政策,听民声解民忧,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化解矛盾和解决困难200余起,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努力把群众的呼声变成掌声。2020年登天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31%逐年下降,直至归零;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23万元。
聚力固本强基,构建党建新局面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驻村过程中,陈再华认识到,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增强“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带领全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组织保障。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各项惠民政策才能落地见效。
在驻村期间,陈再华聚焦党员作用发挥,广泛开展调研走访,结合遍访走访,召开主题党日活动35次、讲党课28次;召开党员及组长大会,村民小组代表、院落会,入户核查贫困户信息、农业普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全面宣讲党的二十大、十九大及历届全会精神,通过把“四个好”、“五个讲清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等感恩教育内容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等结合起来宣讲,让村民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发展变化,沐浴着党的恩情中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进干群关系。为改善村上的办公条件,他一方面在县里争取资金项目,另一方面协调帮扶单位县审计局的大力支持,通过协调资金6万元帮助解决村部党员活动室修缮,并补充购置了电脑、打印机、空调、办公桌椅等设施设备,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打造了村级党建宣传阵地,积极融入党员需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参与脱贫攻坚和巩固衔接各项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立足产业发展,铸一条致富链条
“村里的产业发展要通过党建引领、项目带动、锤炼队伍,好队伍一定不是等出来的。抓党建促脱贫,抓合作社促产业发展,脱贫以后要继续做好巩固提升,提高贫困群众‘造血’能力才是根本之策;要整合各方资源,要让地方重视登天村的发展,最终让登天村的老百姓受益。谋划产业要立足长远、可持续发展,不能给村上留下‘烂摊子’。”这是陈再华对登天村产业发展的思路。
为了选准发展路子,陈再华会同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村“两委”干部反复调研,先后组织村“两委”负责人前往本镇兄弟村、漩涡镇、汉阳镇、石泉县城关镇、池河镇产业基地考察学习,开阔眼界。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地块规划、项目申报及设计、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鼎力帮助。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目前已建设标准化蜂糖李产业园200亩、优质桑园200亩,修建产业路2.4公里,填补了该村特色产业的空白,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登天村作为全县61个庭院经济特色村之一,如何利用本村自然资源禀赋发展庭院经济,陈再华和驻村工作队做了大量工作。积极入户动员农户按照种养+模式发展庭院经济,打造六小工程。农户利用房前屋后、路边、河边、田边,栽种蜂糖李树苗2000株、柿子树苗1720株、葡萄苗650株,搭建葡萄架100余个,栽种竹篱笆220个;同时在葡萄架下栽种金银花、丝瓜、葫芦、土茯苓等兼具实用性、经济性、观赏性的林瓜果品种,打造“地面有菜、树上有果、空中有景”的立体庭院经济。
厚植为民情怀,让一方群众满意
春日的登天村别有一番韵味,满眼的绿色惹人欢喜,处处飘散的花瓣让人沉醉。“陈书记好啊,来到屋来坐坐……”81岁的老人蒋家友,在见到陈再华后,急忙挥着手打着招呼。蒋家友是登天村七组的村民,原本一人居住在破旧的老土房里面,地面未硬化,出门便是圈,生活环境恶劣。在陈再华结对帮扶后,不仅厉声劝说其儿女承担抚养责任,并且自己出资为蒋家友租赁了村上安置点的一处房屋,还将其接到新房,让其晚年各方面有保障,如今蒋家友脸上挂满了笑容。即使如此,他依然牵挂于心,隔三差五总要去看看,“现在居住新家各方面都还好吧?身体各方面没有哪里不舒服吧?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每次离开蒋家友家,老人总是搀扶着院坝的矮墙望着他的背影久久不舍,如同老人望着自己的儿子一般。
“多亏了你们,我们现在生活过得这么好都是靠党的好政策和你们的帮助才得来的”,七组脱贫户蒋传寿激动的说道。蒋传寿一家六口,有两个精神智障,老两口也近70岁了,老伴还常年有病。儿媳张正霞精神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孙女蒋钰环已经七岁,仍然不会说话。为了使蒋钰环能够上学,陈再华多次联系县城唯一一所残疾人学校领导协商,最终落实蒋钰环到阳光学校就读。当她第一次踏进校园的大门时,青涩的脸上绽放出花朵般的笑颜。然而祸不单行,2019年正月初四的傍晚,蒋传寿的老伴在老家上厕所时,不慎掉入茅坑,致使腰部骨折。陈再华知道情况后立即赶到医院看望,随后帮助申请到1000元的民政救助资金。因家庭的变故,陈再华动员原本长期在外地务工的小儿子蒋孝刚回乡创业。为了解决商店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带着蒋孝刚到县人社局争取到了创业贷款。如今商店实现年利润6万多元,年人均纯收入1.3万元。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潮中,陈再华和他的工作队,身体力行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用真心换真情,全身心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把初心落实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积极履行驻村干部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没有剧本,没有台词,却用踏实的脚步丈量着登天村的每一寸土地,记录着朴实艰辛和生活。他们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山区人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移走贫困的大山,也必将换来山清水秀的金山银山。
原文链接:http://sjt.shaanxi.gov.cn/sy/sjdt/zhxx/202306/t20230605_228893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