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法定职责和永恒主题。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政府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为助力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推进落实“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审计机关势必要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笔者在进行预算执行审计实践的过程中,思考探索了如何运用研究型审计思维,提升预算执行审计质效,从而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真实合法效益,促进被审计单位“治已病,防未病”。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浅见。
一、凡审必研,学习为先精织网
预算执行审计质量的提升,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前期开阔审计视角,梳理好审计对象信息脉络与政策法律规章脉络,用这一经一纬布好定位网。在具体实践中,可用以下三点作为抓手:一是拓宽视野,善用调查入题。全方位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发展现状、职责功能、业务模式、资金规模。用文本数据和踏查数据完善审计资料库的同时,通过横纵对比分析,以可视指标的趋势变化明晰资金密集、资源汇集的审计要点。二是发散思维,多用预判看题。围绕审计目标进行延伸,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个性”与预算执行的“共性”分类研判,分领域梳理各个层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形成法规库、政策网。三是连接案例,巧用经验读题。在审计成果库中,根据被审计单位特性搜寻类似案例情况,用审计思维构筑疑点网络,谋划审计方法。
二、研以致用,实践为本准下针
随着财政预算一体化与审计全覆盖逐年深入,如果仅将目光拘泥于财政资金流动过程,就很容易形成“研无处用”和“用无可学”的消极循环。研审结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从疑点切入。对重要职能、存量资金、大额花费、国有资产、预算绩效等审计重点抽丝剥茧,找到疑点问题。针对疑点问题,既要关注问题表象,也要深究问题形成的内部原因,捻针透穴,把疑点解开解明。二是从特长切入。积极发挥审计专业特长优势,通过职责履行、管理效益、合同执行等多角度切入资金流动脉络,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提针循摄,以多角度探究突破难点。三是从实情切入。从实际出发,针对新线索及时调整审计方式,边实践、边研究。以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审计全程,在查细查实的基础上剖析提炼,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
三、研审并进,转化为重链传动
在预算执行审计项目中贯穿研究型思维,构建研审双循环,转化总结是关键齿轮。分析总结,数据更新。提炼共性问题与特性问题,将无形经验转化为有形文字。将审计报告、法规包整合归档,与以往成果对比联结,以审计进行带动知识上行,形成系统化数据循环。复盘推演,温故知新。总结回顾审计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吸纳审计现场“一线练兵场”的实践经验,以需求导向促进研学深化。成果深化,管理出新。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进行延伸思考,既要揭示预算执行发生的普遍性问题,也要深挖机制性缺陷,堵漏洞、优管理,推动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机制,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和重点政策落实。
(长春市审计局 赵益田 供稿)
原文链接:http://sjt.jl.gov.cn/sy/sjzc/ywjl/202308/t20230825_87881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