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压舱石和高质量发展的领航员。新经济形势下,做好常态化审计“经济体检”,助力国有企业常态化监管,对于做大做优做强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推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常态化审计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将审计比喻成“经济体检”,而“经济体检”要义是常态化,审计只有充分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才能有效发挥“治已病、防未病”的监督效果。笔者认为常态化审计具有五个鲜明特点:
(一)持续性。常态化审计是一种全天候、全时段、全过程的持续型审计监督方式,能够无缝衔接审计监督在时间跨度上的“断层”,可以有效堵塞被审计单位利用审计时间“断层”实施非法或不当经济活动的“漏洞”。
(二)实时性。常态化审计重在“日常”,贵在“经常”,更加强调时效性,做到实时监控风险,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处理解决,实现“边审计、边整改、边提升”,可以理解为“现在进行时”审计监督。
(三)前瞻性。常态化审计区别于传统审计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审计关口前移,由事后倒查整改转变为事前预警纠偏,在“查病治病”基础上,更加注重“防未病”功能。
(四)协同性。常态化审计在审计主导下,整合各类监督资源,凝聚各部门单位监督力量,形成多方参与、协作配合的监督体系。例如: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三位一体”,审计与其他监督的贯通联动。常态化审计可以形成监督合力,消除审计监督“盲区”,扩大监督覆盖面,减少重复监督,提升监督质效。
(五)服务性。常态化审计寓服务于监督之中,不仅可以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问题于当下,而且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不断完善经济运行监管长效体制。
常态化审计“经济体检”是一种立体式监督,通过提升审计时效性、推动审计全覆盖等,实现“精准查病、有效治病、科学防病”,从而更好服务党和国家的政治要求和工作大局,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现新时代经济监督“特种部队”的独特作用。可以说,常态化审计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有力手段,也是新形势下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更是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对国有企业开展常态化审存在的问题
对国有企业开展常态化审计,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改变传统的国企审计理念和经验做法,全面推动国企审计模式、思路、方法创新,适应常态化“经济体检”需求和现代化审计体制机制改革要求。从审计实践情况来看,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部分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化、系统化和可行性强的解决方案。
(一)审计工作站位不高。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布局的“关键棋”,部分审计人员眼光局限,对“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审计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等重要论断的认识不深刻,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的指示领会不全面、执行不具体,因此,在国企审计过程中不能把“审计服务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以按时完成审计项目为目标,从而造成国企审计职能发挥不充分、常态化“经济体检”效果展现不到位。
(二)审计全覆盖把握不准。实现审计全覆盖是常态化“经济体检”重要任务,但部分审计人员对“怎样理解审计全覆盖”“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等问题回答得不够精准。部分审计人员仍经验化地将审计全覆盖等同于审计对象全覆盖,在审计力量和审计任务矛盾中忽略了审计监督的主次轻重。部分审计机关按部就班完成审计计划任务,满足于“查错纠弊”,对国有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重大风险情况不重视,甚至多年不开展国企审计,“经济体检”时效性不够强,存在时间“断层”,因而也不能为国企发展出谋献策,影响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发挥。
(三)审计工作模式不优。受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法定程序限制,对国有企业的审计一般一年一次,以事后审计为主,不能实时进行监督,难以满足常态化审计“经济体检”的时效性要求。落实审计“两统筹”是优化审计组织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扩大审计覆盖面有效方式,但还缺乏细化的配套支持措施。大数据审计为实现审计全覆盖提供了“最优解”,但审计人员素质、审计保密程序、审计数据获取等制约因素仍然较多,规模化的国企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尚在研发推广过程中。
(四)破除“屡审屡犯”现象力度不够。“屡审屡犯”是国有企业普遍而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严重影响了审计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治本防病”的审计建议缺乏,不能有力推动国有企业在制度层面解决问题。同时,对国企审计成果开发利用不够,不能发挥“审计一次,震慑长远”的作用。
(五)审计队伍建设不强。做好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关键在人。人少事多矛盾日益突出,必然制约国企常态化审计工作。同时,国企常态化审计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政策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部分审计人员缺乏贯通财务、工程、计算机的综合业务能力,审计理念思路、技术方法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国企审计工作要求,审计组成员结构不合理,也进一步制约了国企常态化审计的实现。
三、常态化审计助力国有企业常态化监管的路径
常态化监管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国有企业治理能效的必要保障。如何做好常态化审计“经济体检”工作,助力国有企业常态化监管,是审计机关一项重要的、全新的审计课题。
(一)下好“一盘棋”,做好工作统筹。坚持统筹推进,强化“一盘棋”思维,优化审计组织模式,合理配置国企审计资源,增强国有企业常态化监管效能。一是统筹推进“国之大者”,将国企审计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推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科学谋划国企常态化审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布局,在国有企业常态化监管改革中展现常态化审计“经济体检”的独特作用。二是统筹谋划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破解审计计划管理刚性程序、审计项目管理流程的限制,从国企审计方案上布局国企常态化“经济体检”,将国有和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管理、分配和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纳入审计监督视野,提高国企审计覆盖面,增加国企审计监督频率,做到应审尽审,消除审计监督盲区。三是统筹解决审计“人少事多”矛盾,根据国有企业自身特点,充分考量现有审计资源、力量,聚焦国有企业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资金和重点人员,紧盯新形势、新问题、新风险,避免贪大求全,对可能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风险进行重点监督,增强国企审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统筹优化审计组织模式,是将国企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投资审计、政策跟踪审计、社保审计等相结合,推行“融合式”“集成式”“嵌入式”等审计组织模式,统筹整合审计力量,打破科室界限,破除层级、专业壁垒,组建国企审计“大兵团”,实现从单一型审计模式向复合型审计模式转变。
(二)织密“一张网”,强化数智赋能。坚持科技强审,基于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数智技术,大力推进国企审计信息化建设,以智慧审计推动国有企业监管常态化。例如:在审计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中,深入研究BIM技术与投资审计工作融合发展,探索建成以“BIM+投资审计”平台为纽带、以BIM技术和大数据为基础、以信息化审计机制为核心、以专业人才队伍为保障的“BIM+投资审计”工作体系,实现对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常态化审计监督,促进国有企业投资监管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确保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优质、高效、廉洁、安全;在审计国有企业资源保护利用项目中,将“3S”技术创新应用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通过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一张图”系统平台,跨部门关联比对数据,快速批量揭示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越界采矿等方面疑点线索,打破多部门数据联动隐形“屏障”,有效延伸审计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地,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借助各部门、单位、行业的信息化监管系统,不断完善国有企业信息库,强化数据综合分析,在做好数据信息保密工作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创新实施远程联网审计和实时在线监督,以信息化审计作业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化监管建设。
(三)拧紧“一股绳”,实现多方联动。坚持协同共享,汇聚各方监管力量,提升国有企业常态化监管力度。一方面,实现内部联动。审计机关加强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工作的领导,抽调内部审计人员助审,指导国有企业自审,规范社会中介机构协审,建立健全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位一体”系统整合机制,实现内外贯通,形成国企审计监督合力。另一方面,实现外部联动。审计机关运用好党委审计委员会和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平台,加强与国资、纪检、等国企国资监管相关部门和与委员会成员之间的协作配合,积极构建“1+N”合作联动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监督互补、计划互晓、实施互动、问题共查、整改共促、成果共用、信息共享”。
(四)聚成“一条心”,推动源头治理。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通过常态化审计强化制度建设,发挥审计源头治理、服务发展的“防未病”作用,彰显审计震慑力,构建国企常态化审计模型,实现审计久久为功。一是充分联系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深入研究国企国资改革发展问题和风险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麻雀式”剖析“病因”,深挖“病根”,找准“病灶”,开出“良方”,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通过审计专报等形式服务领导决策,一体化推进纠正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对国企审计发现的问题,要秉持“区别对待、分类处置”“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对性质不严重、涉及金额较小、尚未造成损不良后果的情况,以强有力的整改促进问题整改到位;对性质严重、或造成大额损失浪费、产生恶劣影响的情况,审计机关要敢于“亮剑”,以儆效尤,发挥审计“利剑”作用。三是动态编制国企审计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一方面可以印发给国有企业,起到警示、自查、培训、教育的作用,破除“屡审屡犯”难题,另一方面综合考虑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对抗博弈关系,固化审计思路,构建常态化审计模型,指导国有企业常态化审计工作,推动“常态化审计‘经济体检’助力国有企业常态化监管”理论化和经验化。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3/11/17/art_89388_1036508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