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审计法治网!

审计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要闻 > 正文

喜报!地方志工作优秀创新案例 审计榜上有名

发布时间:2024-01-13     来源: 四川省审计厅     作者:佚名    

  近日,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印发《关于地方志工作优秀创新案例的通报》,其中审计厅建设四川审计陈列室,打造全省审计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持续用力“把审计史志用活,让审计史料说话”,入选地情资源开发利用创新案例。

  

  

  把审计史志用活,让审计史料“说话”

  近年来,四川省审计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要传承审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方志办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一体推进编志、读志、用志,继编修《四川审计志(1986-2005)》、编撰《审计华年(审计机关成立35周年)》后,于2021年建设了四川审计陈列室,作为全省审计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持续用力“把审计史志用活,让审计史料说话”。

  

  实施背景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建设四川审计陈列室,是充分发挥审计史志“存史、资政、育人”功能的创新实践,总体考虑是:

  传承红色基因。四川是一片充满红色印记的革命热土,留下了宝贵的审计史料,40年来,四川审计事业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深化发展,要通过鲜活的史料陈列,更加充分彰显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审计事业要始终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地方各级党委的全面领导。

  深化规律运用。自1983年以来,全省审计机关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通过鲜活的史料陈列,总结运用好“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政治统领、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为看家本领、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审计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为重要保障”的审计工作规律。

  推进队伍建设。四川审计的40年,形成了“勇为人先、敢于斗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百折不挠、忠诚担当”的鲜明特点,要通过鲜活的史料陈列,引导审计人员特别是青年干部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强化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情怀,推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主要做法及成效

  四川审计陈列室通过图片展览、实物陈列、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运用审计史料,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为开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到审计机关成立前、审计机关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六个序时单元,浓缩反映了四川审计近40年的发展历程。建设中,注重借助信息化手段克服场地狭小的困难,通过设置多媒体互动屏和营造声、光、色、电立体效果,让展览实物“活起来”。建成后,第一时间制作了6期短视频,在“四川审计”官微连续推送“云看展”,审计历史文化的传播途径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自2021年以来,陈列室先后接待省领导和审计署、审计厅各单位、各市(州)县(市、区)审计机关在职和离退休干部及相关部门(单位)有关同志等400余人次参观,对培育审计职业精神、弘扬四川审计文化和宣传四川审计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新时代四川方志工作的探索创新贡献了审计力量。

  经验启示

  该创新案例,是我厅紧密结合审计工作特点,深化修史修志、用史用志的一次有益探索,对今后工作的主要启示是:

  在“存史”上要有更加紧迫的抢救意识。建设四川审计陈列室的过程,是对全省审计史料的又一次全面归集和系统整理,虽然审计机关组建以来仅有40年的历史,但资料不全、记录不准等问题仍较突出。我们要始终坚持充分尊重历史、忠实记录历史的理念,以志鉴编撰为抓手,及早制定分类归集计划,及时开展史料挖掘和补正,为志鉴质量提升与鲜活运用夯实基础。

  在“育人”上要有更加厚重的行业文化。建设四川审计陈列室的过程,是对几代审计工作者精神风貌的又一次全面展示和深刻感悟,也启示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志鉴编撰工作与挖掘、阐释、宣传审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结合起来,把老一辈审计工作者忠于职守、敢于担当、铁面无私、绝对忠诚的精神作为审计文化最鲜明的元素,更好发挥审计志鉴教化育人的作用。

  在“资政”上要有更加坚定的政治姿态。建设四川审计陈列室的过程,是对党领导下的审计事业四川篇章的形象化、生动化,历史见证了审计的诞生与发展都是党坚强领导的结果,也印证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由此更加坚定了要把推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作为新形势下审计志鉴工作的根本遵循。


原文链接:http://sjt.sc.gov.cn/scssjt/sjyw/2024/1/11/339ec109533f4cd0a572f7055e0f575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