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审计法治网!

审计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老家的“签子馍馍”

发布时间:2024-04-04     来源: 山东省审计厅     作者:佚名    

  我的老家是平原县恩城镇的,这里有一道历史悠久的山东省特色传统名点——“签子馍馍”。

  签子馍馍又称签子馒头、尖馍馍、高桩馍馍、矮桩馍馍、杠头馍馍等,此馒头的起源据说有五百年的历史了,签子馍馍加工工艺古老独特,用料、火候也十分讲究,

  小时候,临近年关,家里作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蒸签子馍馍,母亲会在自家中种植的小麦中提前挑选最优质的磨成面粉,将“肥头”加入适量碱面后,并适量加以“嫩面”。蒸签子馍馍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母亲是蒸馒头的技术指导,母亲则是根据揉面过程中面团的颜色、味道和揉面的声音判断面是否揉好,父亲则负责揉面,需要用胳膊粗的擀面杖反复挤压面团,就是压杠子,母亲总是说,面是否揉好是做好签字馒头的关键。

  面揉好后是光滑且有韧性的,然后母亲将面团切成大小一致的面剂子,父亲把面剂子搓成约20厘米长、两头尖、中间略粗的长条形状,签子馍馍就揉搓成形了,把成型的签子馍馍放在热炕头上,盖上棉被子,醒一会,签子馍馍因发酵越来越粗大,外边的壳稍微有点硬,每次都由母亲这个技术指导来判断是否醒好。

  父亲将醒好后插入带竹签的蒸笼,这个时候灶头下早就噼里啪啦地烧起了柴火,从大锅里的水沸腾开始,二十五分钟就可以出笼了,水刚一烧开,麦香味儿就随着水蒸气飘出来了。时间一到,掀盖,下笼,满院子热气腾腾,水雾之中,一个个的签子馍馍光滑透亮,用手一摁,摁下去的小窝马上就回弹开来。检验签子馍馍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双手握其两端对折而皮不裂,母亲每次拿起一个馒头将其对折,检验着今年的签子馍馍蒸的是否成功。

  我们总是眼巴巴等着馒头出锅后,还没等凉凉,猴急的小手已经伸向插着竹签的馒头了。就是烫了手,也仍想去拿,争着抢吃馒头尖,因为我们老家流传着一个说法:“吃了馍馍尖儿,长大好做官儿。”

  今年回到了老家,记忆中签子馍馍也已注册了商标,加工网点相继落户各地,再也不是纯手工揉制,老家的人都不辛苦地蒸签子馍馍了,也很少有人会这门技术了,去了老家恩城镇上的馒头房,体验小时候蒸签子馍馍升腾起的热气,返程时候又带走了几箱。

  想念签子馍馍的味道,就是想念家乡的味道,怀念儿时的记忆。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4/4/3/art_89390_1037114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