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象州县的一个普通党员干部家庭,父亲是县财政局干部、母亲是县人社局干部。从小父母就经常教育我:国家是大家庭,大家庭好,小家庭才有保障,年轻人要有担当,国家才能兴旺。
2019年毕业之时,我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给选调生的毕业赠言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会计专业毕业的我带着母校的殷殷嘱托来到审计厅,满怀着许党报国、为国为民的情怀投身到审计工作,认真学习审计业务知识,积极参加审计项目。
2021年1月,因工作需要,厅党组选派我到武宣县驻村。当我将此事告知父母时,母亲对我说:“应该的。要克服困难,勇挑重担,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工作,为广西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我也明白,基层锻炼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修课,更是组织给我最大的培养和锻炼,我欣然接受,从此开启了为期两年的驻村生活,奋战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到农村、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忧,是我的工作目标。入户走访,与村民群众拉家常、话农事,宣传惠农惠民政策;帮助村干提升办公技能,提高工作效率,驻村干部化身“助村干部”;护送村民,接种疫苗,构筑疫情防控屏障。换届选举、疫情防控、防贫监测、防汛减灾……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从不知不觉跟着走,到后知后觉试着走,到现在的应知应觉朝前走,一步一个脚印让我不断进步和成长,也让我更珍惜余下的驻村时光。
我的丈夫也是一名定向选调生,现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工作,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当时他正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跟班学习,既是公共卫生专业背景出身又是中共党员的他,直接被列入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名单。2020年大年初二,接到命令,他立即放弃与家人团聚,即刻返回南宁,直接加入到抗击疫情的队伍当中。那时,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所有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机制体系都尚未建立,连续多天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到了一种“不知今日为何日,不知此时是几时”的地步。大年初四,爷爷去世,他因为工作,没有回老家见爷爷最后一眼,也无法送别爷爷最后一程,至今他仍耿耿于怀、心里有愧。后来,他一直在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今年年初,岗位轮换到卫健委卫生应急办公室的他,角色转变成为了一名“应急人”,不变的是,“疫情防控”工作仍在继续。3月初,中越边境凭祥市疫情反弹,他立即投身到凭祥疫区,夜以继日工作,每两小时统计汇报一次最新数据,随时参加紧急会议,经常连吃饭和休息都要见缝插针。
一年多来,我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丈夫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我们从“周末情侣”变成“周末夫妻”,因为工作聚少离多。我吃住在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任务重,常常周末也不能回家。我丈夫每两周周末一值班、节假日轮值,也经常无法正常度过周末和假期。对此,我们相互理解、相互鼓励,通过手机相互分享各自的工作,我们同进步、共成长,渐渐在磨砺中积蓄能量,在坚守中成就梦想。2021年,当他获得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个人三等功”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为他感到自豪。而这枚奖章,正面是沉甸甸的责任,背面则是家人满满的爱与理解。
在我的家里,还有一名长期奋战在一线的人民警察。他是我的家公,象州县公安局的一名普通民警,一名党龄31年的老党员。2020年正月初四的早上,我家公正在执勤,突然收到父亲去世的消息。那时疫情刚刚爆发并向全国蔓延,他立即响应政府的号召,拒绝亲友们前来吊丧,没有置办一桌酒席,丧事一切从简,在乡下送别父亲、安顿好后事后,第二天他便回到了岗位上,继续和同事们奋战在一起。“您好,请出示您的健康码和行程码。”至今,他依然坚守在疫情防控、执勤守卡的岗位上。不论白天黑夜,无惧烈日暴雨,一岗八小时,不间断。我们时常担心他的身体能否承受得住,但他却开心在微信上与我们分享:“抗疫,出发时披星戴月,归来时太阳升起。经历了狂风暴雨、闪电雷鸣,好充实。”年逾55岁的他,头发渐白、容颜渐老,但不变的是他对工作的坚守和热爱,更不忘的是他作为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职责与使命。
这就是我的家,奋战在一线的一家人。我们虽然不能“常回家看看”,不能常与家人共团圆,但是我们深知“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的道理。不管是父辈,还是年轻的我们,都在用自己的理解和行动诠释着“舍小家为大家”的真实内涵和“小家大国”的紧密联系,在自己平凡的岗位和角色上发光发热。我想,这就是我们的家国情怀,更是我们的家风,我们将持之以恒、代代相传。
原文链接:http://sjt.gxzf.gov.cn/sjzc/lzjs/t1202318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