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父爱如山,深沉稳重;父亲是超人,无所不能。但在女儿的眼中,父爱也是温柔的,是脆弱的,是多愁善感的。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人正直品行端正,乃人生之根本。小时候,爷爷奶奶家里生活条件不好,父母刚刚结婚的时候家里几乎什么都没有,甚至还有外债,别人家是分家产,他们家是分账款。父亲承担了家里的两份账,因为他觉得自己从小身体不好,既要家里供养自己读书,又要花钱治病,给家里增添了好多的负担。父亲和母亲结婚一年以后便离开了老家,去县城做生意,刚刚开始的时候本就底子薄,遇到老师或者朋友光顾,父亲都按进价卖给人家,过秤的时候称头高高的,结账的时候再让点零头,人家走了以后他觉得又赔钱了,难免心疼,但下次还是这么做。从小到大,母亲总说父亲傻乎乎的,但傻乎乎的父亲还是和母亲白手起家,凭借勤劳和诚信,一起从一穷二白让家里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起来。父亲总说,在一些具体的小事上吃点亏没有什么,做人做事关键是要坦诚,自己不做亏心事,交值得交的朋友。在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中,能够始终保持本心、心怀坦诚也是难能可贵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亲的价值观念一直是:作为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二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一味地严厉管教并不科学,正确的教育引导和适当的关爱呵护才是教育之道。所以,高高在上,威严而不容置疑的父亲形象并不能标注我心中的父亲。或许是一直过惯了苦日子,我小的时候喜欢跟父亲一起出门,大概是觉得外面热闹新鲜吧,但每次出门之前,父亲都要跟我约法三章:不许随便要东西,不许哭闹,不许到处乱跑。为了获得出门的权利,我也只能被迫答应。父亲说,我答应了以后,出门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果真就忍着不要,后来想想,也怪心疼的。都说穷养儿,富养女,自己小时候也没有被父母富养过,印象中家里冬天几乎天天吃大白菜,喝玉米面黏粥。但父亲会带我们去公园爬山,去书店买书,回老家收麦子,去地里踏青……或许是这样,我才没有因为物质生活匮乏而变得物欲膨胀,成长为一个精神世界富足的人。
父爱如山,亦可如水,既坚韧、又包容。小时候,家里电线短路导致电视机失火,父亲最先发现,第一时间切断电源,用棉被裹着将电视机搬到室外,父亲以他的冷静沉着避免了一场火灾的蔓延。一次与父亲外出,父亲开车,我坐副驾驶,一个急刹车,惯性导致我身体向前倾,几乎是同时,父亲的手臂已经伸过身前保护住了我。当危险来临,父母总会第一时间挡在子女面前,那种爱是下意识的、是不经犹豫和思考的本能反应。当我慢慢长大,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或许不再如小时候那般光辉伟岸。有时候我发现父亲甚至是个“爱哭鬼”,看到感动的电视剧情节会哭,我结婚之前为我打扫婚房会哭,谈论起过去的一些事情也会哭……我意识到,父亲的角色并不是坚毅勇敢这一种色调。我们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也会相左,我会和父亲辩论甚至争吵,有时候甚至觉得父亲很讨厌,但女儿对父亲的爱却从未消失,父亲对女儿的爱更是一如既往。
父亲的爱是不被标签的,既可以深沉稳重,也可以温柔细腻,始终醇厚绵长、温暖而恒久。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4/6/16/art_89390_103775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