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审计法治网!

审计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数字里的审计人

发布时间:2024-07-16     来源: 山东省审计厅     作者:佚名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汉字代表的不仅是序数,在审计人四十年的旅途中,亦有着不同寻常的内涵。

  一是初始,代表审计人的初心。从编制审计取证单到形成审计报告、从核查重要事项线索到核实具体审计问题,我感动于身边的每一位审计人,或是“老骥伏枥”的坚守,或是“中坚力量”的担当,亦或是“青年力量”的冲锋陷阵,无论何时何地,审计人都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求名、不图利、不揽功,用勤学、善思、执着与奋进践行审计为民的初心。

  “二”是“二话不说”。四十年来,审计人坚持传承和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品质和“二话不说、干了再说”的工作态度,翻凭证、看账本、对数据、入农门、进企业、下社区、上工地、到田头、走圩堤,真正做到“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困境,审计人经常改双休日为工作日,把“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作为审计人最大的幸福。

  “三”是“举一反三”,举一反三是审计人的工作特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飞速,审计技术手段也是日新月异,审计方式从翻看账簿到现在的大数据审计,审计软件从老版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到现在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宣传方式从文字材料到漫画再到视频,宣传媒介从纸媒到网页再到公众号、客户端。审计工作经常触及知识盲区,需要不断学习、融会贯通,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和完善自己,以此来推动我们的审计事业实现大进步、大发展。

  “四”是“四海为家”,审计人感受最深的是“四海为家”这一句。一年365天,当审计事业需要时,审计人就要舍弃小我,牺牲小家。他们常年奋战在审计一线,四海为家,用奉献诠释责任与忠诚,形成了一个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五”是“学富五车”。审计是干“拿着手电筒去照别人”的活,要做好审计这项工作,让审计对象认可服气,必须技高一筹。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学习,除学好审计知识外,还要学习被审计单位各类业务、信息数据、财经法规、文件规定、新业态等。审计人通过不断给自己充电、紧跟时代步伐,成长为思路敏捷、学富五车的学习型人才。

  “六”是“眼观六路”,六路指前、后、左、右、上、下。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审计人员仅从账本上发现问题是不够的,必须深入被审计对象的审计现场调查,给被审计对象看看环境相,观察、察看被审计对象的内部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捕捉和洞察相关审计现场的环境信号,找出疑点,发现线索,揭露问题。

  “七”是“七窍玲珑”。作为审计人员,应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在与被审计单位人员谈话中更应注意方式方法,尽量多听少说,讷言敏思,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为主,让对方充分发表意见,并在倾听时抓住对方所表述内容与审计所掌握的材料、证据之间的矛盾之处,获取审计需要的信息。同时,对于谈话对象提出的要求和问题,少说“不”字,尽量不要直接拒绝,如“不同意”“不能办”“这不行”之类的话,避免因给对方泼冷水,让对方失望而不予配合。

  “八”是“耳听八方”,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审计人员在审前调查时或审计进点后,应学会“耳听八方”,积极主动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分管领导、财务人员、一般人员等交流,通过交流、交谈来提升“火眼金眼”的水平,做到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这样才能在常人熟视无睹的情况下独具慧眼,洞察先机,掌握第一手资料。

  “九”是“一言九鼎”,意味言之极重。新的历史条件对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目标、新的要求,审计机关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清楚自己的责任、不忘自己的责任、承担自己的责任。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审计疑点、难点,不凭经验判断,不摸“脑袋”决策,真正让审计结果经得起历史、经得起时间、经得起自己良心的检验,真正让审计职能通过我们每个审计人的力量发挥至极致。

  “十”为圆满。“十全十美”可以说是汉语中表达完美的最高形容词了,要达到“十”,必须从“一”开始,由一到十。四十年前,当审计人刚刚开始走入审计,当一切未曾可知的时候,审计是那样的神秘和神圣。审计人所渴望的是尽快地进入角色,具备审计工作者所需要的全部的业务能力,进而为此不断地充电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和提升,努力把自己锤炼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审计栋梁之材,这就是我们审计人生中的历练与圆满。(李慧茹)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4/7/15/art_89390_103791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