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审计法治网!

审计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忆父亲

发布时间:2024-08-05     来源: 吉林省审计厅     作者:佚名    

  

  2024年农历三月廿四,是父亲离开我们三周年的日子。我们兄弟姐妹四人聚到一起,再次提及过往,还是禁不住潸然泪下。父亲对我们的影响实实在在,他的音容笑貌真真切切地浮现在眼前,每每提及,总是充满温暖和力量。

  父亲极其热爱生活,他总会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生活,我们都要想方设法把日子过得有光亮。我生于70年代,记忆中每家生活条件都有些艰苦,但父亲为我们做的米糕、肉松、坛肉和汆酸菜仍是我最爱提及和炫耀的儿时记忆。因为我们家是供应粮户口,吃的主食最多的就是玉米面饼、玉米馇子和麦麸子粉,这几样循环往复,吃得烧心反酸,难以下咽。父亲为了让我们的饮食更丰富一些,他会冒着严寒和凛冽的北风去场院(七十年代用于公共打磨粮食的地方)捡拾别人筛剩下的稻粒(俗称稻瘪子),然后再磨成米。因多是不成熟的碎米,所以口感不好。父亲就将其磨成米粉给我们撒米糕吃。为了让我们有肉可吃,他研究养兔子,将兔肉炖熟,炒掉水分做成肉松,可以长时间存放,同时用兔皮做成护膝、坐垫。坛肉也是我不能忘怀的美味之一。当时家里有一口外表油亮的黄色小坛子,父亲就用它作为煮肉的器皿,坛口用黄泥封住,焖出来的肉那叫一个绝!在当时的农村,很多人家不会吃螃蟹等冻海鲜,所以相对便宜些。每到冬天,父亲偶尔会买回来一些冻海鲜来炖酸菜,看着我们吃得直流汗,父亲总会笑着说,“慢慢吃,还有......”!父亲想尽各种办法改变日常饮食,让我们本是艰涩的童年增添了很多快乐,每每想起,满是温暖。

  父亲既能吃苦又十分俭朴。他总会对我们说:吃苦和俭朴是我们的传家宝。父亲是一名水文地质工程师,因家庭原因,70年代,他从上海回到了母亲的家乡,并工作在离家很远的煤矿。无论严寒酷暑,他都要骑着自行车往返40余里路程上下班。冬天,他会成为“圣诞老人”,满头白霜,连眼睫毛都结上厚厚的冻霜;夏天,他会被晒得黝黑。但为了养家,他从未喊过苦累。父亲从不挑吃穿,家里剩饭剩菜都是他的盘中餐,他总会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父亲有一件蓝色的中山装,虽然袖口已磨烂,但他一直穿着,母亲要给他换件新的,他就说重新翻个面,还能再穿几年。现在每每梦见父亲,还是他穿着那件蓝色中山装的样子。受父亲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兄弟姐妹四人也都具备父亲能吃苦和俭朴的作风,日子过得也算有起色。

  父亲极其专一。他常说,无论做人做事,莫学灯笼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父亲无论对事业还是家庭,他都做到了不忘初心。即使干着危险性极高的煤矿地下水文地质工作,一干将近30年,却从未有过调整工作的想法,并深深热爱着自己的岗位。他和母亲分居两地多年,从未背叛婚姻,即使母亲先他离世,很多人劝他再找老伴,他都婉言谢绝了。父亲用他的忠诚换来了儿女们的尊敬和爱戴。

  父亲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一时的热情和努力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一生坚持,但看似困难的坚持,却可以成就我们曼妙的人生。

  (吉林市审计局 杨丽婷 供稿)


原文链接:http://sjt.jl.gov.cn/sy/sjzc/sjwh/202407/t20240730_89400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