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2022年D市审计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省市关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目标任务,按照上级审计机关工作要求,开展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共发现问题25个,涉及金额1.16亿元,推动建章立制53项,移送案件线索5件,立案调查后公司主要领导受到纪律处分,1名分管领导被移送司法机关,7名中层干部受到处理。
以研究型理念锁定重点
多角度做好审前调查。审计组通过相关部门了解到该企业成立仅三年,未接受过比较系统全面的监督检查,结合该企业实际情况,抽调熟悉企业财务、工程投资、数据审计的专业人员,组成专业齐全、优势互补的审计队伍,下设财务、工程、业务3个审计小组和1个数据分析小组。
全方位评估漏洞。线上,通过“企查查”“中国裁判文书网”等平台,广泛搜集被审计单位及领导班子成员涉诉等情况,以内部管理为核心,对公司整体画像,发现该企业工程涉诉案件高达30余件。线下,通过职工座谈等方式了解到该单位存在领导管理不足,班子团结进取精神弱化,内部管理无序,以及重建设进度轻建设程序、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
高精度确定审计重点。认真把握市委、市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重大决策部署、近期发展重点,结合被审计企业发展情况,重点关注改革目标、下达任务、目标完成、议事决策规则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控等方面。同步学习参考省内外审计同行开展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典型案例,充分挖掘近年来本单位所获优秀项目经验,重点关注公司风险管控、资产管理、内设机构管理等方面。
用钉钉子精神勘破“猫腻”
“断断续续”供料中查端倪。审计组进场时,要求提供被审计单位实施的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造价控制等会议记录、签发稿件全流程资料。经梳理发现各类别资料均有缺项,或时间不连续,或审签人不完整,或程序不连贯,尤其是项目招投标资料缺项严重。审计人员立即要求提供审计年度所有招投标项目资料,公司工作人员以管理资料人员外出、部分资料遗失为由推诿搪塞。审计组立即判断,该公司招投标领域可能存在违规问题。
“支支吾吾”答复中寻破绽。为摸清项目招投标领域相关问题,在暂未完全掌握资料前提下,审计人员通过座谈、走访被审计单位员工等方式寻找突破口。审计组兵分两路,一方面召集普通干部职工座谈,精心设计调查问题清单;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走访公司内审、监察室等重点内设部门,主要核实相关资料管理人员是否在岗等情况。通过职工座谈会,审计人员了解到有职工对公司招标工作提出质疑。审计组由此判断,该公司建设项目招投标方面有问题假设成立,同时经过走访核实,证实资料保管员出差已经回到公司。
“林林总总”资料中核疑点。经过走访核实,审计组判断该公司在招投标领域存在的问题极可能藏于保管员未提供的资料中。于是,审计组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迅速拿到完整的招投标资料。于是审计组兵分两路,一方面审计组长找公司领导沟通,郑重阐明招投标活动是履行经济责任重要事项,需要审阅所有审计年度招投标项目资料。另一方面审计人员找到资料保管员,晓之以理,最终按照审计组要求提供了审计年度该公司招投标档案资料。资料归结后,审计组立即梳理各个项目招投标问题,发现部分项目勘察设计先指定单位实施,后进行招投标,个别项目还存在中标单位和实施单位不一致,且已支付部分工程款的问题。审计组进一步分析招标代理机构履职情况,发现该公司违反招投标规定,未履行解约程序,无故取消原已通过比选确定的招标代理机构,直接另行委托其他招标代理机构实施代理。审计组按程序汇报后将相关线索移送市纪委监委,最终查出企业负责人收受招标代理机构现金行为。
“纷纷杂杂”项目中找漏洞。在核实审计资料的同时,审计组抽调具有造价、工程管理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深入城区的项目建设现场,实地查看在建项目施工情况,通过比对招投标合同、项目进度款拨付等资料,利用工程软件和施工图,发现公司对项目现场管理不到位,监理单位减配监理人数或降低资质,部分工程进度缓慢,项目远超进度拨付工程款等问题。审计组再次回查项目建设进度款拨付审批资料,发现该企业随意确定进度款拨付比例,部分项目未按规定报财政部门审核,自行审核进度款把关不严,超拨工程进度款600余万元,虚假审核提前拨款2200余万元,擅自提高计价标准为施工单位多计工程款100万元等问题。
举一反三倒逼问题现原形
大数据筛查点亮“航向灯”。通过对母公司的穿透式审计,发现公司内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结合部分班子成员来自于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大胆设想其子公司情况亦不容乐观。基于审计力量、审计时间限制,果断派出数据审计分析组,利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数据编辑SQL查询语句进行关联比对,发现母公司作为业主的项目施工全部由某子公司中标或指定实施;利用工商登记数据及天眼查等外部数据,关注该子公司工商信息和公司运行情况,发现该子公司存在大量建设工程诉讼案件。审计组决定选择规模大、疑点多,与母公司合作最为紧密的该子公司作为审计对象。
精准化审计锁定“疑点”。按照大数据分析疑点,审计组将审计重点放在子公司建设项目实施、招投标及实施领域。查阅该子公司财务资料发现,该子公司近三年收入从1.4亿元增长至6.4亿元,净利润却从270万元下降至123万元;同时大数据审计分析组采用OCR图文识别技术对该子公司提供的银行对账单进行流水分析,发现该公司部分大额工程款直接转到个人账户。审计组立即通知相关经办人员,经询问了解到公司部分中标项目交由其他公司实施,按不同比例和方式收取挂靠管理费,至此初步确定该公司违规转包项目,可能造成公司利益流失。
解剖式核实揭穿“大谎言”。审计组通知企业项目工程部负责人谈话,要求其对公司营收与利润反差现象、中标项目实施等情况进行说明。公司负责人一再强调项目实施难度,大谈自己的功劳和苦劳,只字未提违法分包和项目分包发给不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等情况。对此,审计组提前安排审计人员深入该公司实施的土石方、抗滑桩等12个工程建设现场,对项目建设拍照取证,现场询问施工人员,同步派出审计人员核实涉诉项目情况,得知实际施工单位并非该子公司。至此,事实真相大白,30余个涉诉案件项目主要由资质外借引发,高营收低利润主要系项目违法分包所致。经梳理,发现违规出借公司施工资质,并按不同比例随意收取项目挂靠管理费,近三年因挂靠导致诉讼赔付高达1200余万元,同时违规分包建设项目、以劳务分包形式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施工资质的单位实施、工程材料采购虚假询价等问题。相关线索移交纪委后,相关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牟取个人利益受到责任追究。
启示:国有企业审计,特别是对成立时间不长、影响范围不大的国有企业开展审计,重点应围绕内部管理和项目监管两个方面,加大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其他监督贯通协同力度,做好审计对象轮廓“画像”,从审前调查问题集中确定重点,坚持大数据审计与传统审计互促,审计资料搜集与审阅同步,现场走访与核实俱进,不放过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寻常”,层层剥茧,步步深入,逐渐还原审计对象全貌。(作者:谭小平、罗意 单位:四川省达州市审计局)
原文链接:https://sjt.nx.gov.cn/sjzc/alzz/202408/t20240815_462442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