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神内耗”?
百度百科解释是一种心理内耗。
对于忙碌的审计人而言,
紧张、焦虑、压力、疲惫
这些可称之为“精神内耗”的情绪
有时也会出现在他们身上,
那他们又是如何打败
这些“精神内耗”的呢?
汇报告的难,谁汇谁知道
主审的职责之一就是汇总报告。各个审计小组从不同维度反映的问题如同一条条小溪最终汇集到一起。一名优秀主审就像星级“大厨”,通过精心“烹饪”,最终“出炉”一份客观、真实、有价值的审计报告。
夜已深,写了一半审计报告的潘小苏忽然倦意袭来,本想站起来缓解一下困意,无意中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位普通农民向命运不屈抗争的一生。她忍不住分享在朋友圈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感人又释压”,短暂的感动给疲倦和劳累的后半夜增添了一份力量。
和潘小苏一样,其他几个正处在项目收尾阶段的主审们也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第一次担任本处独立实施审计项目的主审杨帅锋此时有些焦虑。特高压项目,他和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怎么透过点状问题看本质,又怎样把零散的问题提炼升华,交出一份合格的报告,是他反复琢磨的重点。
几个月来高强度的工作让本来“小小”的感冒始终没好彻底,边感冒边汇报告,实在累了就散散步,这段“高压”时光给予他的不只是历练,还有一份深深的感悟:
大多数人的一生没有多少
酣畅淋漓的高光时刻,
只有踏踏实实干好眼下的每一个项目,
一直往前走,
不停留不徘徊,
就是自己的英雄。
当线索断掉,叠加出行受限……
写报告时的疲惫和力争写好报告的焦虑,这种精神内耗会随着报告交出后慢慢散去,对审计人员而言,还有一种压力,更为绵长久远,那就是重大问题线索的突破。
谢瑞涛和李杨最近的生活,十分辗转。审计时无意中翻阅档案发现的疑点,引起了他们的警觉,“这几个人跟几年前震惊全国的财务造假案有没有关系?”“国有资产损失了吗?”相关资料记录不全,怎么核实毫无头绪,这些问号日夜在脑海里盘旋。
审计人的责任感让他俩决定顺藤摸瓜,继续查一查。谁知国内疫情点状散发,如何设计最优路线、保住绿码,也成了攻坚克难的一个重要环节。
延伸调查的结果不可预测,面对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繁琐冗长的交易流水,更多时候是“山穷水尽”或线索全断的无力感。
这时候的他们会相互打气,重新把资料再梳理一遍,有没有遗漏的关注点,可不可以换个攻克方向,能不能往深处再挖一挖。
“困难面前决不放弃,
排除所有走不通的路,
剩下的一定是对的。”
这是所有抽丝剥茧审计人的共同写照。
与老百姓接触越多,越深感责任重大
从事农业审计的杨东波和社保审计的唐莹莹,是与老百姓接触相对较多的审计人。
连续几年开展的乡村振兴审计,让杨东波走村串巷成为常态。老乡的厕所修得咋样?今年田里种的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收成好不好?卖了多少钱?种粮补贴拿到了没有?……这些琐碎而具体的小事,是他与老百姓常聊的话题。
从社保审计处成长起来兜兜转转又回到这里的唐莹莹,平常接触最多的就是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补贴是否发放到位,国家的兜底保障措施是否行之有效,老百姓的安居梦实现了没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的这句话也是他们这些审计人的内心独白,跟老百姓接触得越多,越觉得需要从审计的工作职责出发去帮助老百姓提高生活品质的事情还有很多,衣食住行、枝叶关情。
这沉重的责任感,
是“哀民生之多艰”的共情,
也是“唯恐蹉跎误苍生”的自警。
唯有念兹在兹、牵肠挂肚,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
方能不负期待、不负重托。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
老舍先生说:“我们必须像一座山,既满生着芳草香花,又有极坚硬的石头。”
审计人就像老舍先生所言的“山”一样,用对待百姓的侠骨柔情和破解迷案的笃定坚毅去消解着各类“精神内耗”。
深夜里的一杯奶茶、一碗泡面,温暖着审计人的胃;
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实,一笔笔国有资金的追回,慰藉着审计人的心。
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审计人也将化压力为动力,带着使命,再次出发。
作者:审计署郑州特派办敬苗苗
原文链接:https://sjt.nx.gov.cn/sjzc/sjwy/202409/t20240912_46555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