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离我们很远,只能在故事中听到;长征又离我们很近,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76岁的作者哈里森沿着红军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以海量的历史记录和人物采访为依据,为我们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被书中一个个故事所感动,被故事背后的精神所振奋。
第一个故事是“长征路上的歌声”。蔡畅是参加长征女战士的代表,她青年时跟随哥哥蔡和森走上了革命道路,面对革命的暂时失败,她毅然参加了长征,面对艰难的环境她从未有过怨言,那时的她三十来岁,身材瘦小,跟着红军翻山越岭,却从未掉队。她经常给红军战士们唱《马赛曲》,用自己嘹亮的歌声鼓舞着这支饱经磨难的队伍,战士们说,蔡大姐的歌声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她用自己的乐观和坚强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胜利。蔡大姐的歌声是红军战士的“精神食粮”,而“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则是我们审计人的“精神食粮”,在偏远艰苦的审计现场,有我们辛勤跋涉、走村串户的身影;在疫情防控一线,有我们入户排查、服务居民的担当;在乡村振兴的前沿,有我们关心困难群众、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的汗水和智慧。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审计人用信仰之光照亮奋进之路,用信仰之力践行审计使命!
第二个故事是“雪山上的胡辣汤”。夹金山,一座终年积雪的高山,气候变化无常,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山”,而红军战士们却装备简陋,他们穿着草鞋单衣,有的战士甚至光着脚翻越雪山。在翻越雪山过程中人员损失最多的是炊事员,他们带着沉重的铁锅和食物,在风雪中为战士们做胡辣汤驱寒,他们坚定地说,“我们不会让任何一个战士牺牲在雪山上”,但是在保障好战士们的同时,许多不知姓名的炊事员却倒下了,就此长眠雪山,红军成功翻过雪山时,一个连就牺牲了9名炊事员。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胜利。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为之奋斗的每一个人,哪怕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后勤保障人员。我所在的处室也是一个保障部门,每一次紧急考察、每一次工资编制变动、每一份档案收集、每一次公开招录,看似琐碎,却都是关系干部个人的大事,大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可正是这些机械繁复的日常工作,汇聚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的力量。和我们一样,在机关还有很多这样默默无闻的人,日复一日地在机关运转、党建宣传、法规审理等岗位上发挥着“螺丝钉”作用,为审计成效的取得奠定基石。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审计人坚守职责,担当进取,以服务全局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促进审计事业始终蓬勃发展、不断开创新局!
第三个故事,我想讲讲“陈毅的委托”。红军主力长征后,为了解决留守苏区的伤员问题,时任苏区委员的陈毅动情地委托群众:“大家把我们的伤员带回去,他们是红军的儿子,很年轻,可以做你们的儿子、女婿,可以帮你们干活,给家里添上一双手,将来还能为你们报仇。”在陈毅的委托下,群众分别为每个伤员找到安置的农家,将他们保护起来,躲过残忍的围剿和追杀,为中国革命留下了一股力量。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的胜利。长征的历史提醒我们,党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在于人民!走在新长征路上的审计人,始终牢记党的群众立场,深入践行“审计为民”理念,关注民生,体察民情,聚焦公共服务的普惠性、民生资金的合规性、民生项目的效益性,用强有力的审计监督,推动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见效,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审计人始终不断在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上贡献力量!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我们每一个新时代长征人的历史使命。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他们的长征路,已经走完了,我们的长征路,永远在路上!(人事处冉茂莎)
原文链接:http://sjj.cq.gov.cn/sjzc/sjwy/202206/t20220620_108314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