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审计法治网!

审计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要闻 > 正文

为了希望的田野——省审计厅驻牡丹区高庄镇第一书记工作队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2-09-17     来源: 山东省审计厅     作者:佚名    

  菏泽日报9月16日2版 通讯员 郑茂霞 耿天竹

  在牡丹区,有一支从省城来的审计青年群体,他们踏在希望的田野上,怀着振兴乡村的梦想挥洒汗水、合力攻坚、奉献青春,用苦干实干为老百姓办成一批好事实事,收获着不一样的人生。他们就是以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副处长靳猛为队长、包括5名第一书记和5名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省审计厅驻牡丹区高庄镇第一书记工作队。今年4月29日,他们被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年联合会授予“山东青年创新突击队”称号。

  为村集体栽下“摇钱树”

  高庄镇地处黄河岸边,广阔的冲积平原让这一带成为有名的粮食生产主产区,仅工作队帮扶的5个村就建有万亩规模的高标准农田。可光靠种地,村民收入有限,村集体也是“囊中羞涩”。让村子“产业兴起来”“钱袋鼓起来”,成为工作队的主抓方向。

  2021年9月派驻到村后,田桥村第一书记刘林通过调研了解到,村里2020年11月就成立了惠桥农机合作社,却苦于没钱买设备,合作社一直没有营运。

  如何破局解困?刘林和队友们集思广益,尝试用5个村抱团的方法解决资金难题,共享发展红利。为了让设想成为现实,他们统筹工作队的产业扶持资金115万元给5个村“输血”,让各个村以入股方式参加合作社,其中田桥村入股35万元,其他4个村各入股20万元。在此基础上,他们和国内农机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多次洽谈,最终由合作社出资115万元于2022年5月和8月分两批购买到一批高性价比、功能先进的收割机、旋耕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设备,扫除了农机合作社运转的最大障碍。在工作队多方协调下,农机合作社迎来新生,由田桥村党支部书记姜新生挑头担任理事长,收益由5个村按照入股比例共享。

  合作社一营运就实现“开门红”,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低廉、便捷、优质的农事服务,还远赴河南、河北跨区开展收割作业,一个夏收季就盈利30万元。姜新生感慨地说:“工作队真管,短短几个月就把俺们的空想变成真事儿了,回本、分红指日可待啊!”

  此后,工作队继续推广牵线,促成合作社与山东灏诺植保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农事服务合同。稳固的订单,让合作社走上正轨,更让5个村集体摘去“一穷二白”的帽子,村党支部成为带动发展的“主心骨”。2022年6月,田桥村党支部被牡丹区委表彰为“先进党支部”。

  驻村以来,工作队累计配套、筹集或争取资金1200多万元,陆续引进洋葱种植、果蔬加工、特色养殖、冷库存储等产业项目,成为高庄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有力支撑,用“一村一品”模式答好产业发展这道“必答题”,为村民就近就业、村集体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破解村民“急难愁盼”

  5个村远离镇驻地和城区,不少方面配套跟不上,让村民时常发牢骚。工作队听在耳里、急在心里,定下调子:“绝不让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在身边滑过!”

  在第一书记张峰帮扶的天庙村,一条路惹了众怒。这条路既是生产路,又是村子通往小学的捷径,由于多年上访纠纷不断,硬化路面的事一直搁置下来,一遇到雨季,整条路泥泞不堪,村民抢收粮食、接送孩子很不方便。

  张峰进村没几天就听到村民的满腹抱怨,不善言辞的他把修路的事儿悄悄记在本子上,决心破解痛点。如何修好路?张峰和队友出谋划策,既要解决钱的问题,还得解决谁来修的难题,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鉴于时间紧,他们多方争取政策资金,又发扬过“紧日子”精神,挤出部分工作经费充当配套,最终筹到90多万元。

  为了用好用足宝贵的资金,不让村民掏一分钱,工作队精打细算、多面出击, 今年一开春就与村干部群众商讨方案,从实地查勘、方案设计、现场施工、质量监管等方面亲力亲为、盯在一线,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效益。张峰更是一心扑在施工现场,从大到两侧的排水渠、排水管,小到沿途每根电线杆和每口机井,再到撒石灰粉、混凝土浇筑、路面切缝等每一道工序,都亲自核实、记录和监督。“这条路承载着村民十几年的期盼,马虎不得,一定得建成‘放心路’!”张峰说。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工程赶在6月“小麦覆陇黄”之时完工,村民行进在崭新的道路上开展夏收作业,别提多高兴了。而晒得脸上掉皮的张峰也终于放下紧绷的心,咧开嘴笑了。

  驻村以来,工作队累计争取和投资900余万元用于5个村主干道、生产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一书记于侃帮扶的北头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由于路破、路窄等因素,各村之间基本上“各自为战、各走其道”。随着今年5月一条长1.3公里、宽8米的柏油路修通,村村之间分散的状态逐渐被打破,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促进了融合发展,还为今后统一规划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在高庄镇,提起省审计厅工作队,不少人都竖起大拇指。在靳猛担任第一书记的桑堂村,有一对可怜的姐妹,姐姐读小学,妹妹上幼儿园,由于父亲失踪、母亲改嫁,爷爷奶奶病故,姐妹俩跟着80多岁的太奶奶生活,日子十分艰苦。

  在2021年走访中,靳猛来到她们家,两间旧瓦房和一墙奖状的鲜明反差给了他强烈冲击,他暗自认下这门穷亲戚,多次给老人和孩子送去生活用品。今年5月,团省委在开展“爱心小屋”行动,靳猛迫不及待跑去申请,让姐妹俩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空间。目前,工作队共促成7户困难家庭的孩子纳入“爱心小屋”行动长效帮扶体系中,让孩子享受阳光雨露。

  为村子插上“美丽”的标签

  环境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为了这个目标,工作队可谓煞费苦心。

  在张家宝帮扶的周庄村,拆不拆围墙的事儿成了争吵的焦点。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去了城市,村里空心化严重,断壁残垣随处可见,不仅影响村容村貌和统一规划,而且潜在安全隐患,引发不少纠纷。

  从2021年冬天,张家宝和村干部就想着利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绝佳政策,把村子里里外外拾掇拾掇。可一听要改造围墙,村民周二虎第一个站出来摆手:“拆俺的墙,不行!”此后,反对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张家宝不急于求成,而是到家家户户拉家常、听意见,经过分析梳理,发现大多数村民有顾虑,一是怕增加经济负担,二是鉴于各家各户情况不一样,怕工作队“一碗水端不平”。

  对于村民的疑惑,张家宝和村干部认真研究,把整治方案做得细之又细,既精细测算各项支出,让争取的补助资金花在紧要处,不搞花里花哨的,避免让村民多掏腰包;又因势利导,鼓励村民利用墙里墙外的空间修花池、种果树,打造花园一样的庭院。

  就这样,整治工程顺利展开,工作队统一组织垒砌砖墙、道路绿化、粉刷粉饰等,还把村里废弃多年的水塘治理好了,村民则满怀热情,竞相着打扮自家小院,不到几个月,整个村像变了样似的。今年2月,周庄村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并配套有100万元扶持资金,让村民更充满了信心。

  驻村以来,工作队一鼓作气,在5个村不仅栽了5000多棵绿化树、安了200多盏路灯、改造了489户智能水表、修整了18000多平方米墙面,而且把5个村全部纳入全区农村污水治理范围,铺设了下水道,建设了排污管网,告别“夜里走路靠摸、清理污水靠晒”的历史,人居环境跨入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净起来的行列。

  “乡村振兴,既等不来,也要不来,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靳猛和他的队友们对今后的工作充满激情。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2/9/16/art_89369_103302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