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审计报12月5日
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局)《关于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若干财政政策意见》,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投入保障到位、资金统筹到位、引导带动到位、绩效管理到位的财政保障制度。无疑,这对加快国家公园建设起到推进作用。
2015年以来,我国陆续启动10个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并于2021年10月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为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禀赋多样性的价值和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一年来,随着《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和制度相继发布,财政政策等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国家公园工作正平稳有序开展。
国家公园在我国尚属于新生事物,加之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影响面大,围绕体制机制、要素保障、政策协同、跨区域管理等层面,仍需加大探索、投入和推进力度,逐步把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遗产最精华等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保护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从改革试点转向快速发展,国家公园离不开法律法规和制度作为基础、支撑和约束。应坚持保护第一、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多方参与的原则,依法依规加强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加快立法步伐,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和标准规范,在准入设立、实行最严格的保护、考核评价、监督惩戒等方面有“硬杠杠”,确保在法治轨道上运转。
把好入口关,成熟一个设立一个。开展充分调查和科学论证,在制度设计上,理顺体制机制,统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类型,明确国家公园与属地政府、主管部门的权责范围,提高保护地的保护系统性,避免一哄而上、仓促建设。在范围划定上,既全面覆盖生态系统关键区域、生态敏感区和重点物种主要分布区,解决保护地破碎化、孤岛化和人为割裂等问题,又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冲突。
国家公园是生态保护项目,不是经济开发项目,应健全完善以保护为前提的运行机制,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分类管护保护区内的矿产、水电、农田、林业等资源,开展科学研究、物种监测、资源调查、技术支撑、智慧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摸索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管控措施和方式方法,让自然资源有底数有归属,把国家公园打造成最美国土和有生命的国家宝藏,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国家公园建设,资金是一个重要保障。各地应舍得投入“真金白银”,推动资金、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协同发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全过程,提升财政政策综合效能。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国家公园基金等制度,有计划地开展特许经营、生态产品供给、公众服务等工作,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良性转变,让国家公园吃上“生态饭”“文化饭”。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2/12/9/art_89387_103367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