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审计法治网!

审计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纪实 > 正文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聆听习近平主席2022年新年贺词

发布时间:2022-08-31     来源: 山东省审计厅     作者:佚名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题:“让我们一起向未来”——聆听习近平主席2022年新年贺词

  新华社记者霍小光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准时聆听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年贺词。

  从“国家盘点”中触摸生活的温度,于字里行间找寻奋斗的身影,在温暖的话语里获得心灵鼓舞。大家也从视频中努力分辨着,书架上的照片上新了没有。那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写照,也是“时间都去哪儿了”的答案。

  文之为德也大矣。今年的贺词不同以往。开篇并未写“实”叙“事”,而是审“时”观“势”。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拉开“回首这一年”的时空序幕。正因如此,从年头到年尾,你我所有的付出、奉献、收获,都拥有了创造历史的价值,也终将被历史铭记。

  聆听贺词,我们读出了中国智慧。

  回首这一年,习近平主席说,不仅有“看到的中国”,还有“感悟到的中国”。“感悟”,透射出中华文明独特的光彩。它们都是真实的中国。

  惟人参之,性灵所钟。哲学运思和人文情怀,在天地四时新故相推之际,尤显东方智慧的博大精深。

  时势造英雄。这一年,有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习近平主席的话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主动,揭示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的真谛:欣欣向荣为果,坚韧不拔才是因。

  聆听贺词,我们听到了中国态度。

  那是对待历史的态度——

  面对嘈杂的世界,中国旋律清晰而响亮:“建党百年”“历史决议”,两件大事,同一主题。

  “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习近平主席说,七月一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感慨系之。听到这里,不禁联想到72年前的开国大典。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历史征程风云激荡。

  时空跨越,眼前又浮现出4年前那一幕:新时代领路人面对党旗庄严宣誓。身后的一大代表群像浮雕栩栩如生。那一刻,是诉说也是告慰,是回首更是前行。

  “踔厉奋发”——贺词中的这个词,古代典籍中也写作“踔厉风发”,意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十八大以来,在媒体公开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文稿中,这个词第一次出现。

  祖国语言传承民族精神。

  15年前,正值建党85周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刊物上发表文章阐发红船精神,用到过这个词。

  98年前,孙中山先生在《中国革命史》一文写道:“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非偶然也。”

  百年成就使人振奋,百年经验给人启迪。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他有将百年的时空能量,压缩进一个新起点的魔力。现在,这股巨大的能量开始迸发,冲开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在历史中认识历史,从历史中把握未来,这就是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也是永远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秘诀。

  那是对待事业的态度——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习近平总书记曾借用庄子名言表达对伟大事业的崇敬与责任。今天,他又以“致广大而尽精微”,表明对事业的定力和耐心。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简与巨,大与细,这是辩证法,又是事业观。突然想明白了,为什么在中国能够上下同欲?因为我们在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倾心于共同的事业。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尽精微”亦是成事之道。伟大的事业注定不会一马平川。中国人民经受的艰难困苦还少吗?面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强精神、讲策略、增本领,胜利就终将属于我们。

  那是对待人民的态度——

  习近平主席说:“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重字重千钧。既是重担,也是重心。

  9年贺词,“人民”二字出现80余次,居词频首位。

  “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一句家常话,道出人民情。领袖用“可亲可敬”形容人民,人民当然也用可亲可敬表达爱戴。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今年4月,总书记同广西村民王德利的对话,就是这一年到头的最好注释。

  今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说:“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去年此时他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前年此时他说:“大家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我一直记在心上。”

  ……

  转眼就快十年了!上任伊始,誓言铿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贺词中这句话,是昨天的总结,更是明天的承诺。

  那是对待自然的态度——

  贺词中提到了黄河、长江、青海湖、雅鲁藏布江,也提到了南水北调工程、塞罕坝林场,还有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藏羚羊繁衍迁徙。

  

  这是2021年6月7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夕阳彝族乡拍摄的野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共10次赴京外考察,每一次都谈及生态,强调“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生态文明不只是环境保护这样简单。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是哲学家习近平对人类命运的终极眷注,是对马克思“人靠自然界生活”论断的时代表达,对中国古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创新发展。

  聆听贺词,我们看到了世界前景。

  这一年,习近平主席同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79次,以视频形式出席重大外事活动40起。

  “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这是中国人民向世界人民的新年问候,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道大道。

  再过一个多月,中国将为世界奉献一届奥运盛会。

  习近平主席在贺词中宣告:“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

  北京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这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光辉。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就在今年7月,国际奥委会决定,在奥林匹克格言中加入“更团结”。100多年前,顾拜旦建议设立的格言第一次做出修改。

  这就是时代的洪流,这就是人类的未来。

  “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祝福国泰民安!”习近平主席充满希望的话语,展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中国人民共克时艰、共创未来的坚定决心。

  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

  新年,你好!新征程,迈步!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2/1/1/art_89370_103097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