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审计工作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中央审计委员会上指出,“审计要像体检一样,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数据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数据分析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当前,将审计数据分析运用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切实提高审计质量,推动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手段。
一、数据分析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使用的必要性
当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数据涉及土地、矿产、森林、海洋等数据类型,更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随着多来源、多类型的数据越积越多,数据间隐含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复杂,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开展数据驱动型审计工作,继而通过数据分析,查找出隐含数据关系背后的问题,有利于突破审计人员当前的业务经验认知范围,发现更隐蔽的问题、更潜在的风险。
二、数据分析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采集的基础数据不准,导致分析结果不能使用。如,前期采集人工造林完成数据是项目设计文件,由于项目在实施中变化较大,分析结果与实际竣工情况不符,有的疑点图斑根本就不存在。还有的是上年未完成或造林失败的图斑,在次年规划设计中重新纳入补造,数据分析就出现重复图斑,现场审计时要进行分析识别,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资源。
二是分析数据的时间跨度较长,导致疑点太多。有的数据时间跨度较大,导致分析出的疑点信息太多,达数万条。根据目前配置的审计资源,多数没有时间去核实,更重要的是随着自然资源生长,现场地貌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时间跨度太长,无法判断过去的现场状态,也就难以核实是否存在虚假实施或重复实施。但仍要花大量时间去梳理可核实的疑点数据。
三是分析结果比较粗放,造成使用不便。多数的疑点信息就是从专业软件中直接导出的数据,没有进行任何加工。名称和表达方式都还是保留在计算机语言模式上,审计人员难以读懂。主要表现为有些可以汉化的字段字符没有汉化、无用的行列没有删除、可以计算的面积没有计算,重复的疑点信息没有过滤。由于使用疑点的审计人员都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有的还是初次接触疑点信息和从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可能因为看不明白而难以使用疑点信息。
三、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运用数据分析的意见建议
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对土地、森林、水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开展数据前置分析,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因此,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前期分析的疑点信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加强数据分析技术协同性。资环审计人员数量有限、覆盖专业领域有限,亟需通过内外整合实现人才全领域全覆盖。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外聘专业技术人员等方式,储备测绘、林草、环境规划、水资源调查等专业性人才,实现人才队伍建设内部力量与外部力量的深度融合。
二是加强数据采集的实用性。分析的基础数据是否准确,从根本上影响分析质量的高低。首先到相关单位采集基础数据的人员,应在采集时能够按照数据分析的基本要求,结合现场审计工作的需要,进行第一次筛选识别。其次是采集的项目完成数据一般是实际完成并验收合格数,相关的矢量数据要与项目实际竣工的最新结果相一致,如果不一致的,提供数据的单位要作书面详细说明,便于分析人员明确分析方向,突出分析重点,确定分析方法。
三是加强数据分析与现场结合性。在审计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对疑点信息的核实要尽可能多,审计人员亲自到现场核实。有些问题被审计单位是知道的,尽管不用现场核实,也会签字认可,但审计人员仅仅知道是问题而已,不到现场查看,就没有机会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不能结合现场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已然。如审计深度没有达到,就很难发现被审计地区在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问题,也就无法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审计建议。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3/3/10/art_89388_103426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