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审计法治网!

审计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研究 > 正文

【工作研究】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31     来源: 山东省审计厅     作者:佚名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地方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快速发展,银行规模迅速扩大,业务种类越来越复杂多样,发展与风险交织并存。作为城商行内部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必须及时地对重大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报告,在高风险领域及时安排审计资源,实现城商行的自我调整和治理。但是目前部分城商行内部审计体系中存在着很多漏洞,比如风险估计的标准尚未建立,缺乏规范的操作流程等原因导致城商行内部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没有真正形成。

  一、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理念落后、审计方法不合理

  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理念陈旧,审计理念仍然以账项审计为主,主要审计目标还是纠错防弊,主要工作方式是通过查阅以往的财务资料、业务档案,来验证各部门办理的业务是否合规。审计方法上以抽样审计为主,对于抽样样本的选择也只是以传统的季度末、年末为主,审计抽样结果不具有代表性,有时还会漏掉重要问题。审计人员无法站在宏观的角度识别和分析出业务的关键风险点,或者虽然识别出部分风险并上报监事会,但是并没有跟踪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后续整改。

  (二)内审力量无法满足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要求

  首先,内审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城商行发展较快,业务扩张迅速,银行网点日益增多,内部审计需要审计的内容和单位也越来越多,但是银行配备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远远达不到实际需要的水平。其次,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审部设在监事会之下,但是内审部门作为银行的内设科室之一,行政上又受到管理层的领导,审计计划的制定及内审报告的出具等具体事项要与行长沟通,内审人员的岗位变动、薪酬、绩效、晋升要直接受制于管理层,内审人员很难摆脱管理层的意志独立开展工作。同时,内审人员的工资、福利、津贴、奖金等是由计划财务部审核发放的,使得内审部和计财部之间存在着微妙的相互制约关系,进一步限制了内审的独立性。最后,由于内审人员满负荷工作,没有时间进行学习充电提高业务能力,审计人员很难及时了解所有的产品和业务程序,也就无法找准审计的关键点,更无法准确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导致审计报告的质量不高,内部审计的这种现状也限定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三)信息化程度较低

  部分城商行虽然提出了将风险导向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但是相应的内部审计信息库并没有健全和完善。在信息化不断发展、大数据普遍运用的大环境下,银行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程度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信息化需求不匹配,审计系统目前仅应用于数据的导入导出,再用excel表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于贷款等业务的检查,仅凭借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对风险进行评估,信息技术并没有发挥作用,也很难科学地预测和评估风险。同时审计系统不能与银行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衔接,不能将各分支行的经营信息、风险信息、控制信息等进行全面整合,数据的实效性得不到保证,与业务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在审计系统中也难以及时更新。这也制约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提供建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审计成果利用不足

  审计人员在出具的审计报告中缺少对风险的定量分析,无法准确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具体问题,导致下达的整改意见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同时,由于审计报告中揭露问题较多,却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没有体现出对银行风险的预防、规避、转移、控制、应对的评价职能,对于如何完善风险管理等方面缺少有效的措施。

  审计报告上报监事会之后,管理层对于审计报告中反映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点对点纠正和通报批评,没有对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同时,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考核体系是以具体的业绩指标为依据,没有合理的整改机制对审计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建议等进行纠正,内审人员没有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审查,特别是对剩余风险的评估与确认不到位,再加上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对于整改工作比较敷衍,通常以整改可能会威胁银行效益、内审人员不了解实际情况为由拒绝整改,导致有些问题屡查屡犯、屡犯屡查却经年再犯,导致其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二、完善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审计理念从“监督型”向“服务型、增值型”转变。

  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担任的角色早已从单纯的监督者向管理者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在2018年初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基于旧有的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的职能,增加了建议的职能。这正是内部审计以价值增长为导向的突出表现,更加凸显了内部审计的建设性功能,也更加适应商业银行的要求。

  城市商业银行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第11号令》的指导,努力对内部审计的目标和定位进行转变拓展,内审人员的角色定位也要相应的转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以提供服务的态度,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始终,确定当前实行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否适应银行的业务目标需要,确保审计业务与风险防范机制相结合,持续对风险管理的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审计职能是促进董事会进行有效的战略决策,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分配。促使银行可以及时发现有关产品更新、系统识别以及系统开发等相关的漏洞和问题,取代原有的审计理念,不断增强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提高业务水平。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不仅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审计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人才队伍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只有全面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打造一支独立性强、素质高、结构科学的内审团队,才能充分发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价值。

  一是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胜任力。 在内部进行人才储备,通过行内考试制度,择优录用,建立人才储备库。当出现空岗或人才短缺时,可以及时填充,严格按照《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的要求配备审计人员数量。同时还要加强外部招聘,对审计力量进行扩充,吸引具有信息系统审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金融分析师资格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内部审计队伍,使审计人员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提升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二是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其组织级别正相关,银行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并赋予审计委员会相应的处分、处罚权。审计委员会对内审部实行人事安排、绩效考核和薪酬奖惩,使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利益和被审计单位分离,最大程度减免相关审计人员被影响的可能性。三是协调运用外部审计力量,开展审计协作。内审人员要加强与政府审计及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的合作交流,对监管的方向和重点进行深入了解,以外部监管标准制定审计计划,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有效的整改方案,并持续跟进保证整改方案的有效落实。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是强化风险体系建设。“风险”最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中最关键的内容,贯穿于内部审计的全过程。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是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石,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适当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设置一套具有精密的计算机系统、现代化分析工具、先进统计模型的相对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建立风险预测系统、风险决策系统、风险监控体系对风险进行追踪,监督和评估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形成完备的风险评估报告,对银行风险管理进行有效指导。二是加强非现场审计系统和审计管理系统建设。银行可以依托科技手段构建非现场审计平台,通过完备的审计信息数据库来整合发生过的多类事件的相关信息,并捕获其中关键的风险因素,还可以基于数学建模的方式来进行事前检测、事中监督,实现审计“防未病”的目标,从而高效防控风险。

  (四)加强审计成果运用

  一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建立统一的审计质量标准,遵循规范化的流程和标准,包括从审计计划的制定,到审计的具体执行、再到审计报告和审计建议,使得审计成果更加规范。以组织实现价值增值为出发点,确保审计质量,扩展对于审计成果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和质量。二是加强对审计整改情况的审计力度。内审部要认真核查被审计单位或者部门提交的整改报告,确定其是否依照审计建议,针对审计报告所反应的问题逐项加以整改,评估其有没有出现敷衍应付的状况。对于审计报告中提到的重要问题要进行持续的监督,确保审计监督的衔接性,确保审计成果得到真正的转化、应用。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2/8/22/art_89388_103282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