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聊城市茌平区审计局2022年度审计计划安排,聊城市茌平区审计局开展了聊城市茌平区部分学校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调查过程中,该局创新组织形式,采用“研究式”谋划、“双驱动式”组织、“多维度”成果转化的工作方法,加强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统筹管理,放大审计监督和服务效能。
一、审前、审中、审后重“研究”
研究确定审计重点。审计实施前期吃透政策要义,系统把握审计事项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改革方向,深入研究审计事项涉及的政策、资金、项目等业务特点及问题特征,选取问题突出的行业、部门等进行“解剖式”审计,把握总体情况、查清问题类别、明确审计思路、找准审计重点。研究谋划确定“成果”事项。树立系统审计理念,增强审计敏锐性,精心研究,系统谋划。在一个审计项目多个审计组同时开展实施过程中,牵头审计组加强问题汇总和情况调度,从中梳理挖掘存在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研究促进成果转换。研究审计发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做为深化审计研究的主攻方向,制定切实有效的建章立制措施。教体局根据发现的问题,已建立制度13个;将审计中发现的“有疑点、有重点”的问题进行归纳汇总。综合提炼形成高质量审计成果,上报的审计成果获4位区委、区政府领导15次批示。研究提出审计建议。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论证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背后的责任问题、体制机制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双驱动式”组织
(一)审计与巡察“双向驱动”
审前信息互通,立项及时精准。部分学校政策落实专项审计调查研究确定前,审计及时对接区巡查工作办公室,收集被审计单位关联信息,了解巡察年度工作安排,精准项目立项。审中密切配合,审计人员全员编入各巡察小组,统一召开进点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审计过程中,工作优势互补,审计发现的案件线索,及时启动审计、巡查会商机制,双方在人才、技术、手段优势互补,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对象确定明显提高。在进一步查证过程中,审计仍然继续参与移送事项的核查,多方形成合力推进案件调查和结案进度。审后同向发力,整改举一反三。审计后提交审计调查报告汇总,将近三年部分学校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形成专报,上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区教体部门针对发现问题,举一反三,对全区所有学校进行摸底调查,建章立制,促进全区学校规范化管理。
(二)管理、业务“双向驱动”
1.从管理和业务两个“维度”开展探索审计路径与方法,以管理“驱动”业务。突出审计管理的“驱动”作用,该局在全局组织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标准及案例“审计大讲堂”,借助“评选”的机制倒逼审计组人员去集中力量深入研究审计项目政策、行业以及被审计对象的现状特点。通过“大讲堂”的形式让审计人员对优秀项目的评分标准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对标其他县市区的优秀项目加以提炼总结,集中在全局“讲”出来,实现以“管理”促“业务”。
2.优化整合审计力量,促进审计组各成员间的良性互动。在组织领导方面,成立全区部分学校审计调查项目领导小组,全力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审计组采取混合编组:抽调秘书科、法规科、投资科、教科文卫科人员编入审计组。加强审计组之间的互通互联和力量协同,破除要素流动壁垒,在目标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有效降低审计组之间信息资源共享成本。推进审计业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取证程序、细化取证标准做到取证链条可追溯、核查、纠正和惩处。明确目标责任、强化问责考核,密切跟踪审计项目实施情况,及时了解实施效果,深入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确保审计触角精准、取得预期成效。建立责权统一、激励和约束并重、宽容无意失误的管理机制,给予审计组充分信任和授权,体现奖优罚劣、问责问效,以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激发审计人员创造力、战斗力。把精品意识贯穿始终,深化质量控制,前移审理关口,以优秀审计项目标准指导审计现场管理,防控审计质量风险,增强审计质量。加强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坚持边审计边整改、系统整改,既发现共性问题,掌握全面情况,又不放过个性问题,从中探寻规律,深化标本兼治,为系统性解决问题提供有力支撑。树立以审计质量、审计成果、审计效益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将审计目标和实际取得的效果进行对照分析,坚持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审计组业绩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构建审计项目支撑保障体系。加强重大政策重点问题研究,让一线审计人员树立政策意识、把握政策实质、吃透政策精神,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制度漏洞,周密取证形成成果,将宏观政策分析研究与审计实践有机融合。在组织方式方面,按照统一组织指挥、统一工作方案、统一数据分析、统一定性处理、统一成果汇总的“五统一”方式统筹开展相关工作,既避免交叉重复审计,又节约审计成本,最大限度地了扩展审计覆盖面;推进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坚持在每个学校审计前均召开项目重点讨论会,明确思路、划定重点、确定分工、制定目标,做到“谋定后动”。坚持数据先行,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前期充分运用大数据开展系统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现场核查,缩短现场核查时间。
3.党建、业务“双驱动”。在审计组设立临时党支部,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把党建工作和审计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促进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让审计人员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攻坚克难、拓展成果。重点是集中优势力量围绕当地教育政策开展审计,找到审计项目之间更多的关联,通过精巧设计、统筹资源、信息共享,展开集中行动,有所侧重,达到节约审计资源、减少内部损耗的目的。
三、“多维度”成果转化
区别问题性质,促审计成果最大化。针对发现的挪用公款、公私款混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优亲厚友违规出租国有资产、公款私存、校车管理存在隐患等问题,在区分其违规行为性质、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相关责任人按规定分别移交纪委建委、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处理。针对发现的资助政策落实不到位、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规划不合理、安保管理不规范等普遍性问题从根本上进行规范,督促相关部门建章立制。针对部分学校存在的学籍管理不到位、食堂管理不规范、采购进货验收制度落实不到位、资金支出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加强会计基础、强化资产资金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规范内控制度执行等具体审计建议,并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反映,要求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抓总,督促学校整改落实。
最后,做好项目“最后一公里”提炼工作,根据汇总,提炼有价值的审计信息、数据、资料,形成论文,努力形成实践与理论间的良性循环。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3/4/27/art_89388_1034724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