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这里所说的,就是著名的“四面八方”政策。“四面八方”(即公私、劳资、城乡、内外四对关系,八个方面)政策是建国前夕,随着平津等大城市相继解放,中国共产党根据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入城市,从军事战争转向经济建设的新形势,贯彻落实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制定的一个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其目的是迅速发展生产,恢复和繁荣城市经济,支援全国解放,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四面八方”政策的提出,应该说是对新民主主义经济乃至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探索。
“四面八方”思想是刘少奇最先在天津提出的。其中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刘少奇1949年4月11日到天津后写下的《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在这份提纲中,刘少奇明确写到:“为在党的总路线之下实现发展生产的目的,必须正确建立与改善以下各方面的关系:即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这四面八方的关系即全面关系都必须很好地照顾到。”就在这份提纲中,刘少奇提出了“四面八方”思想,随后又用了“四个必须”进一步说明这四对关系,即“必须切实组织对外贸易”;“必须切实迅速通畅城乡关系,物畅其流”;“必须贯彻公私兼顾的政策”;“必须贯彻劳资两利的政策”。在提纲的最后,他还再次提出要解决好“劳资、公私、内外、城乡”八个方面的问题。
如果结合薄一波、陶鲁笳等人的回忆,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认识:1949年4月11日,刘少奇到天津听取黄克诚、黄敬等人的汇报后,根据自己长期的思考和当时接管城市的实际情况,写下了《天津工作问题》,提出了“四面八方”的思想。中旬,当薄一波向毛泽东汇报刘少奇到天津后处理问题的许多思想时,毛泽东认为刘少奇的许多讲话很好,除“剥削越多越好”不太妥当,还是讲“四面八方”为好外,还概括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提法。应该说,这正是毛泽东对刘少奇提出“四面八方”思想的充分肯定,并在此基础上作了完整概括。此后,“四面八方”思想正式在全党提出,并于同年写进了《共同纲领》。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韩广富 曹希岺 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
责任编辑:李雨夏 凌源均
原文链接:http://sjt.gxzf.gov.cn/sjzc/dsxxjy/t1640284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