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做好新时代的审计工作,加强各级审计机关建设,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一、基层审计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基层审计工作受到党委、政府广泛关注,审计地位不断提高,基层审计机关干部队伍在人员数量、人才构成和晋升渠道等方面得到极大改善,为完成各项审计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面临新时代、新形势,审计机关人才队伍深层次建设与新时期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不断突显,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员力量和审计任务不匹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审计机关在完成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下达的审计任务外,还要承接党委政府交办的大量工作,审计任务越来越重,但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编制有限,造成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不匹配,人少事多的矛盾更为突出。比如,笔者所在县级审计机关2022年开展审计项目56个,其中,党委政府等临时交办类项目44个,平均每个月开展4至5个项目,有的创优审计项目耗时在半年以上,即使小项目也要10天左右,审计干部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二是中老干部与青年力量衔接不顺畅。近年来,基层机关通过招考、选调、引进等方式,新进青年审计干部不断增加。但中青衔接仍面临着巨大考验。日常工作中,一些大型审计项目主要还是依靠中老审计人员担任,但存在精力不足,观念陈旧、总结能力不强等问题;而新进人员缺乏审计工作经验,培养还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暂时难以担负审计重任,甚至出现个别领域临近退休审计人员仍然是主力军的现象。
三是教育培训与能力提升不同步。基层审计机关在教育培训上仍然载体单一、资源有限,学习培训的层次、规格不够高,学习方式主要是就文件学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走出去”学习机会较少,造成干部职工能力提高不够快、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缺乏系统掌握资源环境、计算机、绩效、民生审计等技能,且熟悉政策法规的复合型人才。
四是改革创新与激励机制不配套。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更加注重审计业务工作和指标完成情况,无暇顾及其他,对现代审计理念和审计转型发展的认知、践行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加之,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缺乏考核奖惩兑现的有效手段,造成改革创新精力、动力不足,上报的改革创新项目进展缓慢。
五是抽调借用与人员稳定不保障。近两年,上级审计机关、纪委、巡察等部门抽调借用基层审计干部频繁,造成基层审计力量保障不足,有时甚至出现在开展审计项目时无人可用的现象。另外,受大城市优越条件的吸引,加之事业编制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多,但聘用岗位少的实际,考调、辞职等现象时有发生,人心和人员的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波动。
六是工作规范与风险防控不紧密。审计工作具有政策性强、更新快等特点,审计风险隐蔽性强。审计人员有时在具体工作中,存在工作不细致,能力有短板等问题,工作流程还不够严格规范,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对关键岗位风险点梳理不够及时,对重点人员提醒监督不够经常,风险防控措施不够全面,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险防控难度。
二、做好新时期基层审计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这为新时期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审计人才是审计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加大投入,找准对策,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审计新风貌、实现审计新作为。
一是拓宽“进口关”,壮大审计力量。审计队伍的壮大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单靠一项措施就可以迎刃而解的,必须统筹考虑多种途径加以改善。针对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不匹配的问题,首先要在“扩编”上下功夫,积极主动向本地党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汇报工作,取得支持和理解,争取增加人员编制,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其次要在“对口”上下功夫,招录、选调、引进一批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包括审计、会计专业人才的同时,还要有计算机类、法律类、工程类、环境类等专业人才,不断丰富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最后要在“借力”上下功夫,在现有审计编制、人员情况下,可以从外部聘用一些专业人员,比如社会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和高校实习大学生等,有利于暂时缓解审计机关人手短缺的困境。
二是解决“思想关”,增强审计认同。审计干部出现心理波动时,有可能造成审计工作不认真、不细致、走过场等问题,针对人员、思想、情绪不稳定问题,要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增强价值认同、事业认同,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浓厚文化氛围;要注重人文关怀,及时帮助审计人员解决工作上、生活中、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确保审计人员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好地为新时代审计工作贡献力量。
三是夯实“培养关”,打造复合人才。针对审计干部教育培训与能力提升不同步,基层审计机关要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且与本单位相配套的干部教育实施方案,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如机关大讲堂、业务大比武、脱产培训、专家讲座、网络学习等,常态化组织调研交流,鼓励审计干部参与职称考试和在职学历提升。在组织培训时要分层次、分重点组织,提升培训实效性。比如,对新进人员侧重国家审计理论基础和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在职审计人员侧重审计实务、典型案例培训;对年龄较大的审计人员侧重于大数据审计知识和写作培训,增强审计理论知识、实战本领和写作水平,拓展审计人员的审计思维,着力培养复合型和实用型审计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是优化“组织关”,凝聚团队合力。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审计本身就是一种团队行为,审计项目是由一个个审计组完成的,但面对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的实际,要进一步优化组织管理,通过组建大数据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民生审计、企业审计、内部审计等专业团队,在工作中树立团结协作的观念,在工作中达成互帮互助的共识,以团队精神不断增强审计人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附力,进而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审计队伍。
五是注重“激励关”,促进干事创业。利用好公务员日常考核系统和上级审计机关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并完善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绩效考评办法,以考核审计工作实绩和审计业务能力为导向,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人员工作绩效,优化正向激励制度体系,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制定适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政策,使其本人能够得到充分的肯定,提高职业获得感和荣誉感。比如,定期评选“审计能手”“模范标兵”等选树榜样;制定审计业务评选办法和信息宣传、科研等考核办法,评选优秀审计项目、信息宣传先进个人等,进而落实物质和精神奖惩制度。
六是严把“廉洁关”,确保队伍平安。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好审计机关基础工作至关重要。要从重点岗位入手,守住关键环节,定期全面排查审计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点,盯紧投资审计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定防范措施,及时化解廉政风险。要从廉政纪律入手,形成高压态势,通过理论学习、现场体验、提醒谈话和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廉政教育,建立审前提醒,审中督查,审后回访工作机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对审计人员的全程监督,切实形成廉政纪律高压势态。要从文化环境入手,营造廉政氛围。将廉政建设体现在时时处处,做到廉风清雨润无声,让每个审计干部在潜移默化中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3/7/6/art_89388_103537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