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起,扑面穗生香。在淄博市高青县刘春家灌区,伴随着收割机在麦田中不断穿梭,一颗颗饱满的麦粒从收获仓倾泻而下,源源不断地被送上了运粮车,看着金灿灿的麦粒从收割机里喷涌而出,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乡亲们的脸上。“这个麦子长势好着哩,麦头都大着哩,又是一个好收成,而且今年,俺们用上了节水工程,浇地的水费、电费降低了不少,又省钱哩!”灌区内的孙庄村村民孙孔新高兴地说。
村民口中的“节水工程”,指的是高青县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2018年起,该县为改变粗放式的农业灌溉方式,破解用水量投入与经济效益产出严重失衡问题,开始实施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完善骨干渠系和末级渠系,健全计量设施,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至2021年年底,已建成覆盖全县60万亩农田的灌排水网体系。而工程综合效益如何,作用发挥如何,需要调查分析评价。
淄博市审计局紧扣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在2022年组织实施高青县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情况审计,促进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向大引大灌、大水漫灌现象说“不”,实现节水增效。但前期调查了解发现,多数农户不愿用,工程成效未达预期。
带着疑问,审计组深入马扎子、刘春家2个灌区,走访16个村,调查43户,听取意见、了解需求。在张巩田村村民杜司波家,他表示仅知道有这样一个节水工程,但具体什么用途并不清楚;在大邵村村民邵恒斌家,他认为与以往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利用节水工程,总体费用是增加的;在三利村村民耿佃兵家,他感觉节水设施灌溉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费时费力。……不熟悉,不合算,不习惯,这是农户排斥节水工程的主要原因。
不熟悉,审计组就与该县水利、农业等部门,在村委大院、田间地头、中小学校和农贸集市等地,用发放单页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广而告之,让节水工程宣传接地气入民心;不合算,审计组与农户一起算账,以1亩地计,以往按照10元包干的方式大水漫灌,利用节水设施灌溉,一亩地灌溉用水约20方,每方按县水价标准0.28元或0.32元计算,一亩地灌溉成本约在6元左右,低于每亩地10元的灌溉费用,实际上是省钱了。不习惯,就建议水利部门进行节水设施操作培训,每个村培训1至2名技术员,灌溉时节指导农户取水用水。
同时,对工程建设管理、资金筹集使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运营管护等方面予以重点关注,深入分析发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推动完善工程建设、改进管护措施,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保障粮食生产。
如今,一井一表、一户一卡,已逐渐成为灌溉区农户的标配。“过去浇一亩地,水电费得花十多块钱,现在浇一亩六七块就够了,你瞅瞅,这庄稼长得多好!”说起节水工程的好处,孟荆村村民孟庆峰如数家珍。而背后,则是节水意识的提升。高青县采纳审计建议,修订完善相关政策,出台《关于县引黄灌区农业用水计量水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水价进行重新明确。同时,实施阶梯计价,在定额用水范围内,不收取水资源费,节水越多、奖励越多,进一步提升农户节水的积极性。如今,该县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以上,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5以上,节水能力提高20%左右,农业用水效率切实得到提升。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绵绵黄河,从远古走来,经历了沧海桑田,见证了华夏历史。进入新时代,黄河故事翻开了新的篇章,审计人将继续托举起那份担当和情怀,以更加厚重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续写黄河壮丽诗篇,贡献审计智慧和力量!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3/7/18/art_89372_103548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