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审计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中办国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等要求,扎实推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工作,通过深入研究政策法规、审计思路、审计方法、审计成果和审计整改5个方面,开阔审计思路、提升审计质效。
一、研究政策法规,打好理论基础。
收集整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137个政策法规文件,按照土地、森林资源管理和土壤、水体、大气环境保护等8大类进行汇编,帮助资环审计人员更快熟悉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内容,更好掌握资源环保领域相关宏观政策、技术标准、行业规定,为开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工作打好政策理论基础。
二、研究审计方法,提升审计质效。
组织审计人员赴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参加资源环境领域审计培训班。邀请高校地理信息专业教师现场教学、聘请勘测设计院专业人员参与审计,指导审计人员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展资环审计。购置航拍无人机,将无人机用于审计外业取证工作。经过多年学习、研究、实践、总结,形成一套“地理信息系统处理数据、专业手机地图导航核查、航测无人机绘图取证”的“科技+资环审计”模式。
三、研究审计思路,总结审计经验。
及时在审计实施结束后复盘审计过程、总结审计思路、编写审计案例及论文,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审计能力,同时为其他审计人员拓展审计思路提供有益借鉴。近年来,编写自然资源审计案例6篇、审计论文2篇,其中3篇参与全市审计案例交流,1篇被省厅优秀项目案例收录,1篇被审计署2022年度市县审计局领导干部培训班案例汇编收录。
四、研究审计整改,形成长效机制。
针对资环审计发现的土地资源闲置浪费、林业资源管理不善、生态环保监管不力、相关资金违规使用等问题,着重从体制、机制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推动被审计单位举一反三、完善制度文件、堵塞管理漏洞,形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2017年以来,推动相关县区、部门制定《闲置土地处置方案》《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巡查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环评监管的工作意见》等制度文件17项,较好地发挥了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原文链接:https://sjt.ah.gov.cn/xwzx/sjdt/jyjl/405917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