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而不惑,是指人到了40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磨炼,才能对人生感到不迷惑。人需要这样渐进式地成长,一份事业也要经历从白手起家到欣欣向荣的过程。回望审计这四十年,不论是刚刚进入审计机关的青年,亦或是对审计业务谙熟于心的骨干,总有一种声音回响耳边,似是疑惑,又如自省:审计工作为了什么,审什么、怎么审、审后怎么办?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历史传承,解惑之道应当把目光投向审计四十年发展历程。
长歌高颂忆先贤
岁月铭记荣光。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中国审计博物馆里,一件件记载着审计历史的文物向我们讲述了初期审计人艰苦创业的光辉篇章。1934年,阮啸仙任中国共产党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他与中央工农检察部密切配合,呕心沥血创建了红色审计制度,快速遏制了中央苏区的贪污和浪费之风。他设定的“不准吃馆子或吃公饭,外出审查一律自带干粮”等“六不准原则”至今仍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基本制度。1927年至1949年,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审计事业就这样伴随着中国革命的风雨征程,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战火硝烟中谱写下审计序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事业从无到有、从初创到逐步成熟,在支持党和国家发展建设、防止贪污浪费、保持廉洁奉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都离不开一批批革命先辈的付出,是他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战胜困难,直面挑战,为审计事业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回首来时路,“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争取前线的胜利”言犹在耳,历经沧桑巨变,但先辈审计人知难不惧、刚强不屈、锲而不舍的精神未曾改变。
不负韶华知使命
以1982年宪法确立审计监督制度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开启了新的征程。40年来,国家审计制度不断完善,审计领域不断拓展,形成了党领导各级审计机关融入全国“一盘棋”的大格局;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力推进计算机审计,创新审计手段,强化过程控制,全面提升数字化审计能力;审计整改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将审计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构建权威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提供重要保障;出台《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等重要文件,为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保障革命工作的胜利”到“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疫系统’作用”,再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不同时代的主旋律,审计以服务国家治理的高度不断找准自身职责定位,探寻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发展之路。
依旧青春写赤诚
回望过去,一代代审计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接续奋斗,为审计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审计青年要着眼新时代新征程,不断从审计发展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三立”要求,让青春在新时代审计工作中绽放光彩。
我们要赓续应势而为的担当意识,努力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淬炼党性修养,擦亮政治底色。时时心怀国之大者,在主责主业中勇于担当实干,将理想信念落实到履职尽责的每一项细节里。我们要赓续为民而审的不竭动力,奔走于乡村田野,在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践行审计优良传统。一如我们的前辈,厚植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践行执审为民理念,在审计工作中聚焦民之所忧,重视民之所盼。我们要赓续与时俱进的光荣传统,敢于直面新要求新挑战,勇于解答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技能积极投身审计工作实践。要将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探究前沿,谋划长远,掌握审计方法,提升审计能力,努力成为“能查、能说、能写”的审计干部。
追根溯源、寻故铭志。在审计40年的历史旅程中,“许党报国为民”“为国而审、为民而计”是我寻找到的解惑“密码”。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审计工作始终融入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始终融入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中,始终融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审计初心就在“他们”和我们这代代传承中闪耀致远。(九龙坡区审计局王千子)
原文链接:http://sjj.cq.gov.cn/sjzc/sjdt/202309/t20230913_123341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