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审计法治网!

审计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研究 > 正文

【工作研究】加强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的路径思考

发布时间:2023-11-05     来源: 山东省审计厅     作者:佚名    

  审计项目后评估是对审计成果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是研究型审计思维在“审后”环节的具体运用,可以改进今后审计工作,更好指导审计实践,是推深做实研究型审计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关键性举措。本文探讨了如何理解把握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分析存在问题,从机制设计、流程框架、成果运用三个方面为加强该项工作进行了思考。

  一、关于审计项目后评估的理解和把握

  项目后评估是现代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概念,最初在建筑领域实行,一般是指对投资项目的目标完成情况、实施过程和资金效益等方面进行系统客观评价。在国家审计领域,审计项目后评估主要指审计项目完成尤其是达到审计整改期限后,分析项目存在问题,总结项目立项、组织方式、质量管理、成果开发、创新运用等方面的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评价审计效能,为进一步查深查透审计事项、扩大审计成果、完善闭环管理制度、促进审计项目完善,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促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国家审计准则》提出:“审计机关可以结合日常管理工作或者通过开展审计业务质量检查、考核和优秀审计项目评选等方式,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持续评估”。审计署高度重视审计项目后评估,侯凯审计长多次在讲话中强调:“我们实施一个审计项目,投入那么多人力、时间和资金,一份报告就十几页纸,可以说一字千金,到底做得怎么样,应该有个评估。要做好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总结经验、分析得失、查找不足,还要努力在以后组织实施审计项目中克服和解决以前立项中存在的问题。”2023年山东省审计工作会也明确提出:“以项目后评估提效能,算好项目人力账、资金账和时间账,通过对项目投入、产出的系统分析,客观评价实施效果,严格控制实施成本,让‘性价比’成为评判项目优良的新指标”。建立健全审计项目后评估机制,对审计项目开展“回头看”,在宏观上把握审计项目质量水平,在微观上对项目立项、资源配置、项目实施、整改成效进行客观、完整、准确地评价,算好效率账、效果账、效益账,对于充分检验依法审计情况、全面反映审计项目实施效果、提升审计质效、深化成果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政治站位不高,对项目后评估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审计项目接茬开展,往往因为忙于新项目无暇顾及上个审计项目总结分析。

  (二)组织实施不深入。后评估指标不全面、程序不完整、实施方案不细化,导致后评估工作流于形式、覆盖面不够;部分后评估以合规性审查为主,缺乏深入研究分析,停留在表面,只是走形式写总结;制度体制机制的欠缺,影响了后评估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实施。

  (三)成果效能不明显。后评估结果的应用不广、价值转换率不高,一些成功经验没有被挖掘出来、推广出去,指导性、示范性不够,结果往往被束之高阁;对于问题教训总结不深入,在及时改进、建章立制方面有所欠缺。

  三、新形势下加强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的路径思考

  (一)坚持制度先行,加强总体谋划部署。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项目后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将其作为指导审计实践、倒逼审计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作为推深做实研究型审计的落地之举。党委审计委要坚持高位谋划,将后评估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党委审计办和审计机关党组要坚持总体部署,研究制定后评估相关实施意见或制度办法,设计“规划图”,明确项目范围、重点内容、基本程序、结果运用方向等;以此为总抓手,细化制定工作方案或实施方案,确定审计项目名称、实施方法步骤、时间频次安排等具体操作“施工图”,为规范开展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提供有力制度依据。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晰办公室、大数据等综合管理科室,法规审理、整改执行等部门,财政、企业、经责等牵头业务主管处室的“任务清单”和“责任链条”。建立审计项目后评估委员会,严格把关人员进出,选派业务骨干、审计能手、高校专家、内审人员组建人才库,区分不同类型审计项目,从人才库中视情成立评估小组开展后评估,保障评估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规范流程框架,建立总结评估体系。规范化的流程体系,是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见实效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要根据后评估原则,针对后评估重点,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性强的流程体系,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地推进。

  1.明确后评估原则和重点。简单来说,审计项目后评估的原则就是以服务审计实践为导向,以提升审计质效为目标,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整改提高;重点就是对项目目标、实施过程、效益影响进行分析,确定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审计过程是否合法合理、审计成本与产生效益的是否相匹配、审计结果是否产生积极影响。

  2.明确后评估指标。即具体对哪些方面进行评估,主要分为审计过程类指标和审计成果类指标,可采用分值量化的形式。过程类指标主要包括审计目标、审计合法性、审计准确性、审计技术方法、审计工作量六个方面。其中,审计目标主要是对方案中确定的目标完成情况作全面性、概括性总结,评价目标完成程度,程度百分比赋予相应分值。审计合法性指标是通过审计组(科室)一级复核、法规机构审理二级复核、审计业务会议三级复核,对实施方案、目标、程序、事实、证据、定性、处理处罚等进行复核打分,单位内设纪检部门可以对审计组遵纪守法情况进行评价。审计准确性指标是法规科、办公室针对审计结论性文书中建议是否合理,金额是否准确、语言表述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存在错别字、序号或标点符号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核实和打分。技术方法类指标可由大数据管理部门对数据采集力度、数据分析思路、应用模型固化等进行评价,区分创新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应使用未使用大数据审计手段、智慧审计成效等予以评价打分。工作量指标要根据审计组人员数量、外部人员抽调、中介机构聘用情况,结合工作量、项目经费计算项目成本。成果类指标主要包括审计整改、统计指标、新闻宣传、信息专报、领导批示、审计案例、创新程度七个方面。其中:审计整改是对在规定时间内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评估,设置问题整改率、建议采纳率进行打分。统计指标主要包括违规金额、损失浪费金额、侵害人民群众利益金额、核减投资额等金额类成果、以及移送处理事项。新闻宣传、信息专报、领导批示三类指标主要衡量审计成果开发运用的程度和社会影响力,对已有成果进行计分,并指导下一步成果开发方向。审计案例和创新程度是对提炼总结形成的创新做法、特色经验、典型案例等进行评价,衡量指导实践水平。

  3.明晰后评估形式。一是先试审后总结评估。对于情况复杂、经验欠缺的领域,先组织一定范围内的试审,根据试审结果,总结成功经验做法,集体研究共性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指南,认真剖析差距不足,在全面铺开审计时予以避免。二是审计组审后复盘。审计组在项目整改期限结束后进行自评估,全流程总结回顾,分析经验做法、亮点成效、存在问题和工作堵点,梳理审计后有待查实的风险隐患,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估报告。三是评审会统一评估。认真研究自评估报告,通过审计组推荐、随机抽查、定向选取等形式,由领导小组对年度重点审计项目、同类型审计项目分批次统一组织评估,有关科室根据职能量化计分,总结提炼组织方式、审计方法和质量管控经验,提出存在弱项和短板的改进提升措施,形成综合评估意见。

  4.科学划定时间安排。根据中长期规划或年度项目计划,科学划定后评估时间及频次。比如重大审计项目,完成后组织单个项目后评估;年中可对预算执行类审计项目开展后评估;年底结合评先树优、质量检查、整改核查,组织统一后评估;对近年教育类、投资类审计项目开展多年度分类型后评估,提高广度和深度。

  5.坚持统筹融合,打造系统集成整体。审计全过程管理体系是个系统工程,审计项目后评估是其中的重要子系统,要将其纳入审计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与审计成果开发统筹起来一体推进实施。在后评估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宣传、改革创新、信息化、整改等考核指标结果,实现无缝对接,打造整体,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确保后评估工作的覆盖面。研究开发审计后评估管理系统,设置立项、实施、成效、日常管理、评估指标等管理模块,以及不同角度分析事项管理模块,力求实现评估结果一键生成,提升工作效率。依托“金审三期”相关数据,加强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实时更新、共享联动;强化数据分析,通过数据聚类和可视化分析,以表格、趋势图等形式,直接展示成效。

  (三)强化成果运用,显现总结评估成效

  1.做好“加工”。通过对预算执行、社保基金、国企财务收支等不同类型审计项目后评估,突出攻坚着力点、创新切入点,分析研究具有共同性的项目特点、实施规律、成果方向,总结归纳出可复制推广的项目组织方式、运用技术方法、质量管控经验,形成审计组织管理经验库、审计方案库、审计方法指引汇编、创新“金点子”、审计案例集等,为审计人员相互学习审计思路、借鉴技术方法提供“攻略”,提升精准揭示问题的能力。对于评估中发现的常见问题或易犯错误,梳理形成防范清单,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为审计人员提供“避坑”经验,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2.做好“延伸”。通过总结评估中审计发现问题类型、数量及严重性分析,梳理各审计项目中同类型、同性质的突出问题,聚焦这类问题高发频发的单位和领域,正向延伸,深入分析问题背后原因,为推动系统性突出问题整改、行业性制度机制完善提供支撑。通过总结评估中形成的未查实审计事项或问题线索清单,分析原因,为下一步审计工作提供借鉴依据。通过总结评估,反向延伸到审计机关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完善项目调度、移送管理、质量管控等制度的意见建议。

  3.做好“衔接”。评估工作要与其他考评有效衔接,比如将人力资源、财务成本、时间成本等与审计成果结合,评估投入产出,为优化审计资源配置以及科室、审计组或人员业绩考核提供依据。将后评估结果作为审计质量检查和推荐参评优秀审计项目的重要依据,作为考核检查制度的重要内容,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公布,树立奖优惩劣的激励导向。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3/10/27/art_89388_103640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