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汽车作为一种便捷、经济、绿色的出行方式,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不少公交企业出现资金紧张、经营困难等情况,个别城市甚至发生公交停运舆情。为妥善解决上述问题,2023年10月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15项政策举措,为公交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着眼《意见》贯彻落实,回顾威海市审计局对市公交集团的审计过程,并广泛研究其他城市做法,对公交企业尤其是国有公交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粗浅分析,并尝试对实践和理论层面的一些应对措施进行系统梳理。
一、公交企业的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对财政补贴高度依赖影响经营。城市公交汽车是满足市民基本出行需求的公益性事业,因此目前大部分城市普通线路仍采用1元低票价政策。但是,公交企业燃料、人力、维修等运营成本完全市场化,这种收支差额造成巨大的政策性亏损,只能靠地方财政予以补贴。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近年各地财政普遍吃紧,补贴及时足额到位比较困难,导致公交企业资金链紧张。此外,公交企业运营成本核算复杂,难以清晰区分因执行低票价、减免票等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和企业自身管理不当造成的经营性亏损,如何科学确定补贴规模、在兜底企业公益属性和激发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之间取得平衡,仍是一道难题。
(二)公众出行习惯变化导致客流流失。据统计,2022年末我国双轮电动车社会保有量突破3.5亿辆;2023年中国网约车司机数量从2020年末的289.1万人增长至633.4万人,增长了119%。电动自行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多样化出行方式分流了公交汽车原有客流量。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历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与2019年客运量数据对比,2022年公共汽电车完成客运量降幅达49%,客流量下降导致客票收入显著减少。根据威海公交集团统计数据,2022年总客票收入同比下降超三成,对企业持续经营造成了极大影响。
(三)公交汽车运速低降低通勤人员乘坐意愿、增加企业运营成本。根据威海公交2023年数据,公交汽车早晚高峰通勤时段运送客流量占全天总客流量比例为34%,仅早高峰就可运送21%的客流量。为保证快速转运通勤乘客,各地普遍采取了划设专用道、开通大站快线等方法,但实际效果因城而异。例如,威海主城区空间狭长,交通干道不够宽阔,公交汽车与社会车辆分享极为有限的路权,即便开设快线其时速与普通线路差别也并不大,公交快捷属性不明显。受此类情况影响,通勤人员往往优先选择轨道交通和自驾以确保时效。可以预见,如公交汽车不能破解提速难题,通勤人员势必会考虑其他更快捷的出行方式。同时,运速慢必然需要加密车次,将进一步增加运营成本,加剧企业经营负担。
(四)优惠群体客流占比过高。根据威海公交统计数据,近三年优惠群体客流占比均处于四成以上,其中免费群体占绝大多数。优惠群体对客票收入贡献低于5%,但客流占比呈上升趋势;普通群体为客票收入主要来源,但客流占比逐年下降,一升一降中客票收入持续下滑。除了收入上的影响,免费群体与通勤人员在高峰时段“撞车”、老年人挤公交导致学生无法上车等话题曾被社会广泛讨论,也折射出群众对公交服务的更高要求。虽然优惠群体客票减免合情合理合法,但优惠政策如何具体落实,其对客流的引导作用如何影响乘坐体验等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五)公交线网规划不科学影响运送效率。随着城区规模扩大和公交线网覆盖率提升,公交线路数和总里程不断增加,但是受城市地理地貌和线网规划科学性等因素影响,公交运力难以大幅提升。以威海市为例,一方面由于城区南北向和东西向各仅有两条主干道,公交线路大量集中,高峰时段公交车密集行驶,影响了线路循环速度。另一方面,为减少乘客换乘次数,不少线路都是一票直达式长距离运行,利用公交枢纽站、换乘中心中转乘客的线路较少,线路之间重复系数高,加剧了公交车重叠扎堆情况。
(六)第三产业盈利差拖累主营业务。公交企业除主营公交业务外,往往还依托自身资源布局交通、车辆、维修等相关第三产业,如经营的当,可有效反哺主营业务,减轻财政负担。但现实中,第三产业不赚反亏的情况屡见不鲜。以威海公交集团为例,现有通勤巴士、汽车修理、驾驶培训等6个第三产业,除2个产业盈利外,其余均处于亏损状态,不仅未能反哺主营,反而加重负担。分析原因,公交企业长期依靠财政补贴,第三产业思变求进思想普遍不强,技术更新慢,原有资源优势被不断涌现的同业竞争者打破,市场份额逐步丧失、盈利能力变差。同时部分企业尤其是国企的第三产业还承担了安置主业富余、超龄、患病人员的重担,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活力降低、成本增加,很难在竞争中占得主动。
二、破解困境的建议及部分思考
(一)立足自身狠抓经营。一是向精简集约要效率。破除守摊守业思维,改革企业架构、压缩管理层级,逐步关停严重亏损产业,妥善分流冗余人员,甩掉包袱、畅通运转、减少内耗。二是量力而行稳发展。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社会环境、群众需求等因素稳妥推进重大工程建设、重大项目采购等事项,摒弃财政兜底思维,不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透支企业发展潜力,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优化融资结构保运转。既节流也开源,在努力争取财政补贴的同时,企业自身必须建立科学完备、成本合理的融资体系,不断向自身输血,确保良性循环。
(二)提升质量擦亮品牌。一是让公交快起来。落实公交路权保障工作,可灵活采取“高峰专用、限时共享”、公交信号灯保证公交特殊路权等方法,使公交专用道路真正“专”起来。减少跨区域重复线路,合理设置公交枢纽站和换乘中心,加快各区域内部小循环,有效提升公交运行效率。二是让线路优起来。建好用好公交大数据系统,实时掌控公交运营现状,逐步形成可靠、准点、便捷的运营调度方案,避免出现乘客久等、车辆空跑情况。三是让考核严起来。财政补贴不搞大水漫灌,必须与企业经营状况直接挂钩。要因地制宜制定公交企业考核机制,一方面抓好成本规制,理清政策性亏损与经营性亏损。另一方面强化正向激励,逐步变“补劣”为“奖优”,调动企业主动性。
(三)创新发展突破瓶颈。一是做强公交主业。坚持人民公交为人民,深入研究市民需求,大力开展差异化公交服务。例如,为有效平衡不同群体乘车需求,可在高峰时段设立学生专线、通勤专线,也可在城郊地区设立小线微线等,通过人性化服务增强公交吸引力。二是盘活闲置资源。利用闲置富裕的公交场站等房产、空间开展社会车辆充电、旅游产品销售、货运物流等多种业务。发挥交通线网优势,推动运力充足的线路、城乡线路与快递包裹转送、农产品进城、社区生活等场景深度融合。三是培育第三产业。新上马第三产业应选择蓝海行业,优先选择市场竞争尚不激烈、盈利空间大的新兴行业,背靠公交资源逐步做大做强。原有第三产业应进行特色化转型,可广泛开展创意婚庆汽车租赁、旅游购物看病等专车定制、大型车辆专业维修等有专业优势的业务,避开同质化竞争、开辟新利润增长点,增强反哺主业能力。
三、结语
城市公交汽车是社会运行的大动脉之一,也是一座城市的靓丽名片。促进公交企业健康运转,既是服务保障民生的应有之义,也是一道对城市管理者治理能力的开放式考题。面对当前的形势和困难,只要各级各部门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共同抓好《意见》落地落实,就一定能够因地制宜找出“输血、活血、造血”三方面的最佳契合点,公交企业一定能够增添新动力、再度焕发新活力。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4/1/11/art_89388_1036770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