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发展阶段,各部门领域都在加强信息化建设,审计对象业务数据化、管理信息化特点越发明显,大数据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愈加凸显。为促进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大数据审计工作,从组织机构、人才培养、基础建设、创新项目、攻关选题、技术方法等各个方面集中发力,强化大数据审计的突破与创新力度。从项目立项到数据采集,从宏观决策到微观分析,从项目执行到问题整改,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在整合资源、综合分析、提高效率方面的作用。通过技术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审计经验和模型的不断积累,提升审计效率,保障审计质量,扩大审计覆盖面。
一、当前大数据审计存在的不足
一是大数据审计思维模式不够。部分审计人员未能形成全面系统的大数据审计思维模式,在数据分析中仅局限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及内部业务数据分析,跨部门、跨系统、跨行业分析能力较弱。审计人员创新动力不足,精力不够,审计分析工具开发利用程度低,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存在差距。部分计算机审计人员仅能运用SQL Server进行数据分析,分析方式仅局限于将各类数据进行简单关联分析,对于图数据库、数据挖掘、Python语言、R语言等前沿技术运用仍然不足,对非结构化数据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审计技术运用整体水平较低。
二是大数据审计模式有待改进。审计组的组成仍然以科室为主,未能充分协同利用全局乃至全区域的大数据审计资源。在审前调查阶段重视不足,数据准备工作质量和数据分析程度较低,对审计数据的调查、采集、整理和分析往往到审计工作现场才启动,压缩了数据分析、实地取证和核对的时间,未能实现基于前期全面疑点分析进行现场核实的审计组织模式。
三是大数据审计人员力量相对不足。同时具备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审计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高效开展大数据审计的要求还有差距。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审计业务能力匹配度不高,同时,因数据资源有限、业务繁重等原因,审计人员缺乏有效大数据实践训练,缺乏深入研究和深度分析大数据的时间和精力,对于计算机分析方法未做到学以致用,未能后续跟进提升信息化技能。
二、开展大数据审计的途径探讨
一是提高工作站位。充分认识大数据审计工作重要性,提升审计宏观层次,有效发挥审计在服务国家治理方面的作用。提升大数据技术在核查问题、评价判断和宏观分析方面的作用,通过收集多方面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揭示国家在经济、金融、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潜在风险和突出问题,加强对疑点问题原因的全局分类分析,形成审计数据分析专报,提出科学化建议,服务政府决策,推动服务国家治理,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发挥大数据审计“治已病、防未病、强免疫”方面的支撑作用。
二是强化数据采集。将数据采集作为开展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根据年度审计计划,提前组织业务部门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同时制定年度数据采集计划,建立数据采集常态化机制,建立“审计数据家底”。通过电子政务专网、部门专网、采集专线等提高采集频度,实现从不定期到定期再到在线实时联网采集,同时,充分利用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契机,与大数据局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三是强化人才培养。信息化是技术手段,人是决定因素,要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习交流和培训的实效性,不断拓宽审计人员的眼界和视野。强化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学习,提升审计人员大数据审计综合分析能力。在实战中锻炼队伍,打造一支信息化专业团队,通过培养、实践、锻炼,努力打造一支既懂业务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同时,总结归纳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审计案例、行业数据标准,推动制定行业大数据审计指南,不断积累大数据审计项目经验,提升大数据审计规范性和整体水平。
四是强化数据分析室建设。大数据审计的不断推广应用,必须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软硬件环境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室建设,加强对软硬件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不断增强数据管理的规范性。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防护,加强数据的集中使用和管控力度,设立门禁、摄像机、屏蔽机柜等物理安全防护设备,同时健全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保密规定,做好日常数据授权管理,加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力度。
五是强化新技术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创新,需要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结合审计业务流程,针对存在问题和现实需求,探索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开展审计。加强各方面专业人才培训力度,进行大数据相关知识定向专题培训,不断完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及时总结新技术创新应用实践,强化大数据攻关选题研究力度,打造大数据审计精品项目,建设典型案例库,通过案例研讨、评比表彰、示范引领等方式,不断提升对大数据审计新技术的研究、使用和创新力度。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4/2/22/art_89388_103693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