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要求,推动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节约购置资金,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政府公物仓应运而生。政府公物仓作为公共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政府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有效利用,在防止浪费和滥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基于审计视角,深入剖析当前基层政府公物仓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一、政府公物仓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满足工作需求。部分基层的政府公物仓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诸多漏洞。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缺乏明确的公物仓资产范围、管理流程、责任分工、监督监管等机制,这些问题使得政府公物仓的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和违规行为。同时,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易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二)资产来源面窄,二手物资接收调剂意愿低。公物仓本身依靠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所以资源供给不足、来源渠道较窄,进入公物仓的资产严重老化或者无法使用,混杂着一些不规范使用和处置的资产。同时,单位对物资的需求高,质量难以保证的二手物资少有单位意愿接受调剂,供需矛盾凸显。
(三)信息化水平低,存在共享“壁垒”。部分基层公物仓管理仍采用传统手工记录方式,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效率低下,容易造成数据混论、信息不准确等问题,难以实现对公物仓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在公物仓信息化建设方面,基层基本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缺乏成熟的公物仓信息化管理平台模式借鉴,而且,基层公物仓信息化管理缺少足够的技术和资金,发展缓慢,实现线上调剂和线下保障相结合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推动公物仓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创新运营机制。提升政府公物仓管理水平,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权限和流程、核算机制等,使资产的入仓、出仓、处置等环节规范有序。要创新运营机制,采取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充分发挥公物仓资产的经济效益。通过建立专门的公物仓资产运营公司管理日常运营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有限资产的使用效率,还能使有限资产得到保值增值,甚至为公物仓系统补充资金以更新置换资产。
(二)拓宽公物仓管理范围,鼓励资产流转。在拓宽资产范围方面可以参考先进省市做法,明确公物仓资产包括待处置资产、闲置可用资产和罚没资产。将罚没资产纳入公物仓资产管理范畴,经判断或评估后,按待处置资产、闲置可用资产和公物仓不可处置资产等类别实施分类管理,设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公物仓管理范围,建立规范的分类体系,对资产再次进行统一的管理、调配和处置。同时对各行政事业单位应交未交的闲置资产和罚没物品进行检查,对散落在各单位的闲置、超标配置、低效运行资产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共享共用,鼓励跨部门、跨地区的公物调剂和使用,将公物仓的使用管理情况纳入资产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公物仓的职能效益, 最大限度节约财政资金。
(三)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化水平是提升政府公物仓管理效率的关键,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线上管理和线下保障相结合,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加快推进公物仓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现有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拓展新功能、新模块,实现公物仓资产信息发布、资产管理、资产维修、调剂保障的智能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还要加强信息化应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进一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政府公物仓作为公共资源的重要载体,有利于闲置、待处置、超标准配置和临时机构公物的各尽其用,让有限的国有资产满足更大公务需求,把廉洁作风真正融入到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中去,完善管理制度、创新运营机制、拓宽资产来源渠道、引入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才能确保公物仓的公正性和效率性,真正发挥其公共资源管理的作用,不断推动政府公物仓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4/7/24/art_89387_103792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