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原县审计局以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为主线,破译“项目谋划、人才保障、现场管理、成果开发”四大环节高效运行密码,筑牢审计质量“生命线”。近年来,共有11个项目获评署优、省优、市优三级荣誉,3个审计案例入选审计署优秀审计案例库,一人被审计署干部教育学院聘为兼职教师,先后在审计署、省审计厅、淄博市、菏泽市、聊城市等单位介绍优秀审计项目经验做法。
精准立项,强化源头管理。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并评估各审计项目的预期效果,精准确定重点审计项目。如2020年的署优项目,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瞄准民生领域开展审计监督。二是因势利导、系统发力。将审计对象分为ABC三类,对A类每年重点抽取几家进行系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并选择署优种子项目,B类进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C类进行预算执行延伸审计。同时将同一系统、同一类型的审计对象进行系统审计,普遍性、典型性问题进行系统剖析。三是优化配置、统筹规划。优化人员配置,对人员进行新老搭配、性格互补搭配、专业能力搭配,推动优势互补;统筹项目安排,将多个审计项目融合同步推进,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
夯实基础,培育精尖团队。一是强业务、提能力。开展“强基”计划,实行“老带新”模式,做到一年磨炼、两年上手、三年主力;利用“审计大讲堂”开展培训教育,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案例剖析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业务积累,以达到与被审计在业务上“平等对话”的目的。二是重协同、促整改。强化改革创新思维,在组织模式上开展“巡审联动”“三审协同”;在整改落实上开展“一导双督促”,运用“问题清单+协改督导专班+监督问责专班”共促整改模式,形成立体监督合力。三是强科技、敢创新。聚合审计署、审计厅计算机中级、无人机驾驶人员等5名骨干人员组成大数据攻关小组,打造高质量项目引擎;依托局内新购置的大型无人机、图形工作站等高精尖技术设备,开展3D、激光雷达影像建模,探索研发了“无人机+政府投资审计”模式、“医疗健康智慧审计”大数据模型,为审计的深入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精细管理,提升规范化水平。一是以制度建设促程序标准化。先后出台了《平原县审计局审计项目质量考核办法》《平原县审计局审计业务操作规范》等制度,从计划立项、项目实施、现场复核、征求意见、法规审理、出具报告等各个环节细化任务要求、明确各方责任、规范审计流程。二是以质量控制促流程管理精细化。严格规范审计程序,推行“法规培训+现场指导+报告审理+档案审理”的模式,强化过程调度管控,明确责任界定,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召开小组分析会,实时掌握重点情况,对案件移送、审计取证、专题推进情况进行集体会商、过程调度,及时纠偏,确保每一个环节质量“过得硬”。三是以工匠精神促进审计成果精品化。跟进了解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评分标准修订情况,对照新标准规范及时完善质量控制,同时引入竞争机制,由局领导对每个项目进行点评打分,当场点评、不留情面,对项目得分情况进行公示,让审不透的丢面子、让审深审透的得荣誉,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循环。
协同发展,促进成果运用。一是建言献策,提服务水平。按照“一项目、一专报”的要求,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全过程、多维度提炼挖掘成果,以审计专报、综合报告等形式,向党委政府反映发现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改进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二是部门联动,促问题整改。加强沟通,畅通渠道,保持与纪委监委、公安等部门的密切联系,建立定时沟通机制,对涉及重大案件线索及时办理移送,合力将问题线索一查到底。三是考核加持,强监督效能。自2020年起,平原县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到各部门年度考核过程中,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树立审计权威,提升审计监督执行力,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推动党委政府工作部署、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中的作用。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2/9/29/art_89381_1033122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