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县审计局通过以下四个举措不断加强大数据审计工作,从规划到政策,从政策到业务,从业务到数据,真正做到审计质量、效率双提升。
建机制,推动“智慧审计”规范。一是精心研究。充分发挥研究型审计对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作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研究”思维,优化审计方法。注重传统审计方法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积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百度地图API、Tableau等工具,对林业资源、水资源、土地、同级审等涉及林业图斑、河流矢量数据、财政等大数据的采集、分析比对等研究工作,为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是精研制度。为推动我局审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化,2021年建立定期报送、现场采集、政务数据共享等工作制度机制,全面推广运用“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对照相关文件要求,印发《梁山县大数据专员保管制度》、《梁山县审计局审计电子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出台大数据审计数据采集机制和联网共享审计等方面的文件;建立健全数据积累和保管机制,强化审计流程管理,强化信息披露的内控机制,确保数据安全。三是精准使用。全面落实上级审计机关数据分析全覆盖要求,在重点审计项目中,实行业务主审、数据分析主审“双主审”制度,共同研究数据分析思路,编制项目实施和数据分析“大数据审计操作指引”,充分发挥“智慧审计”的“化学效能”。
搭平台,提升“智慧审计”效率。一是强化硬件建设。建立梁山县审计局“智慧审计分析室”,配备4台高性能、大容量计算机,配置数据分析平台及可用于交流审计方法、分析讨论问题、展示分析结果的投影系统,实现终端电脑与服务器对接,整合优化系统功能,将业务数据集中存储,为横向和纵向数据分析提供平台,提升数据分析效率,使常态化大数据审计更简便更快捷。二是搞好数据归集。定期、不定期对国库集中支付、自然资源资产、财务等所需数据进行统一采集、统一存储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管理的科学化,对数据分析室的软硬件配置、数据分类管理、数据的采集使用机制、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进行全过程管理。使用专网隔离原则访问数据,在网络上与审计专网、电子政务外网进行隔离,保障数据安全。三是实行统筹应用。加大与县大数据局、人大财经委对接,建立财政、民政、编办、社保、公安、住房、扶贫等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和体制机制,形成“数据共享、成果共用”良好格局。
扩队伍,壮大“智慧审计”力量。多渠道招录计算机专业审计干部,统筹全局大数据审计资源,着力打造“1+1+N”树枝型“智慧审计”框架。第一个“1”是1个机构:抢抓事业单位改革机遇,专门成立电子数据审计科,配备2名专职干部,具体负责全局智慧审计工作业务指导。第二个“1”是1个核心团队:在组建电子数据审计科的基础上,整合有大数据专长的审计人员,构建由4人(包括2名专职人员)组成的“数据分析团队”,及时研究掌握各种先进技术方法,全面提升数据资源分析利用在各审计项目、各业务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N”是N名“数据分析员”:全局每个科室至少推荐一名年轻审计干部担任“数据分析员”,在“数据分析团队”的组织带领下,学习大数据审计知识,掌握大数据审计能力,以点带面,保证每个审计项目都能与大数据结合。
强培训,提高“智慧审计”水平。一是坚持以审代训。所有新进人员,不论其学历专业背景,首先到电子数据审计科锻炼实训半年,帮助他们快速构建智慧审计思维,提高数据整理、分析能力。二是突出专题培训。选派审计干部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计算机培训,提高业务骨干人员的计算机运用能力;组织全局审计干部参加大数据审计相关课堂培训,促进大数据审计业务交流。利用好审计署“中国审计数字在线网”网络教育、省厅计算机审计培训等平台,组织审计干部参加计算机审计网络培训,扎实提升审计人员多业务领域政策研究、数据分析、逻辑推演的复合能力。三是鼓励技术创新。专门出台鼓励学习取证的文件,支持审计人员拓展和创新大数据审计思路与方法,加强审计理论研究,积极探索Python、地理信息技术、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大数据审计新领域技术的运用。“金审三期”和大数据审计创新在济宁市审计系统推广工作方法,2021年在济宁市审计系统大数据实战比武中获得二等奖。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2/8/26/art_89372_1032853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