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审计法治网!

审计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研究 > 正文

【技术方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技术方法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9-24     来源: 山东省审计厅     作者:佚名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我国国家治理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破坏矛盾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本文系统总结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常用技术方法,以供借鉴。

  一、原始资料审阅法

  调阅资料要确保“全”和“真”。一是收集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统计年鉴、项目档案、会议记录、账簿凭证等资料,全过程、全方位了解领导干部任期内对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保护和相关资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二是梳理任期间印发的相关文件制度,审查党委政府是否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的方针政策,全链条关注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自然资源资产的内控制度。

  二、目标实际对比法

  将上级下达的或被审计单位自行制定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与本区域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比较,审查是否如期完成期初指标任务。比如,2018年,某地区制定了林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8-2025),2023年森林指标覆盖率确保提升至45%,但经过审计发现,2023年3月的该地区实际森林覆盖率仅为28%。再比如,在审计环保局水和空气质量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时,通过将不同时点的水质断面和空气质量报表与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考核指标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到本地区水和空气质量实际改善情况和历史变化趋势。

  三、数据关联分析法

  数据关联分析是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方法。通过收集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数据并分类整理,通过关联关系查找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一是数据关联政策要求,比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对于25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地等严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因此可以对高标准农田数据与25度以上坡地数据作相交分析,相交后数据直接作为待核查疑点。二是数据关联时间顺序,比如,将环保局提供的项目环评审批登记表与住建局提供的施工许可证发放登记表两组信息比对,即可发现办理环评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三是数据关联内部逻辑,通过数据间勾稽关系,寻找不合理疑点,比如,在审计造林补贴时,将造林选用树木冠幅面积取和,发现其远超造林区域面积70%,经核实为虚假套取林木补贴。

  四、现场勘察法

  现场勘察是固定审计证据的关键一环。通过现场观察、拍照等,了解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项目运行状况和实施效果,取得第一手资料、证据。比如审计污水处理厂项目,必须实地勘察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情况,现场检查污水处理记录、出水水质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完备性。也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或组成联合小组,深入现场测量计算、取样检测等,进行专业化的资源核算和环境评估。

  五、访谈询问法

  与内部人员谈话主要了解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思路、主要举措、重点事项、政策执行、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等情况,从宏观上把握全貌,从微观上寻找问题,通过与相关单位领导和企业负责人交谈,可以掌握本地区对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友好发展的重视程度。与外部人员访谈,主要是通过走访群众、咨询专家,了解本地区是否存在企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肆意破坏环境的情形。访谈询问也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

  六、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优势在于多角度反映一个地区资源环境特点和问题,全面计算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区域自然资源资产存量、动态消耗量、动态恢复量、动态增值量,系统分析其分布、结构、数量、质量,为科学评价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提供详实的统计支撑。

  七、成本效益分析法

  通过计算自然资源项目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分析评价项目绩效优劣。比如某地区投入1000万元财政资金建设人工湿地,但是项目完工后由于决策不科学、选址不合理、管护不到位等原因,人工湿地成为“一汪死水”,同时造成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成本效益分析结果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第二种是“自然资本增长较大,经济增长较小”,第三种是“经济增长,自然资本负增长”,比如上述人工湿地项目。

  八、舆情线索排查法

  梳理本地区资源环境方面的网络舆情和信访案件,掌握涉及资源开发、环境治理方面的问题线索,定向分析,重点突破。例如:在高污染企业整顿专项审计中,首先从信访局收集近年来环保方面的信访案件,同时上网搜索本地区企业污染舆情,然后梳理出疑点线索作为审计突破口。

  九、地理信息技术法

  地理信息技术对自然资源资产在时间上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成为自然资源资产调查、评价、规划、管理的重要工具,也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手段。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的应用大概分成三类:

  一是传统基础类应用。借助ARCGIS、QGIS等软件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时空分析,以审计起点、时点的地理信息数据为底图,套合审计对象位置、范围,通过相交、擦除、联合、交集取反等操作,分析审计对象位置、距离、面积、数量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叠加多年度遥感影像或航拍,生成疑点图斑,最后一般将疑点图斑交由被审计单位核实,审计单位抽查复核,完成取证。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批量揭示资源环境问题。例如:在土地资源审计中,可以发现耕地不实、虚增耕地、在限制或禁止建设区新增建设用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不合理、高标准农田未划入基本农田、城规与土规建设用地面积不一致等问题;在林地资源审计中,可以发现林地不实、重复造林、基本农田与有林地重叠“数据打架”等问题;在矿山资源审计中,可以发现非法偷矿、越界采矿、矿山生态治理未完成等问题;在水资源审计中,可以发现非法偷砂,在饮用水源地违规采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违规存放固体废弃物、养鱼、开垦等问题,在海洋审计中,可以发现,违法填海造陆、在生态限制区进行商业开发和生产经营等问题。

  二是创新升级类应用。创新运用无机三维建模、卫星遥感多光谱检测、激光雷达测绘等先进技术手段,有效突破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时空限制,实现传统人工审计向现代智慧审计转变。例如,在矿山工程、采砂工程、填海造陆工程、园林工程生态建设项目审计中,可以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实景建模”技术精准核实土石方工程量,运用激光扫描技术可以精准高效完成“图上”测量。

  三是系统平台类应用。按照“一体化”运作、“一盘棋”管理的理念,建立全覆盖式的地理信息审计作业系统平台,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例如:为进一步使地理信息技术更好服务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山东省审计厅开发了一套集内业分析和外业勘察于一体的审计“一张图”系统,实现了疑点线索精准化定位、多样化取证、数字化记录、一键化分析、可视化展示,打通数据采集“绿色通道”,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业务提供了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十、指标评价法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为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职责履行情况“赋分”考核评价。指标评价法将审计方案内容与指标体系内涵相结合、将审计任务分工和指标分解相结合、将定量评分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一种系统而综合的审计评价方法。例如,胶州审计局坚持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根据当地资源环境禀赋特点,细化县级指标设置,已初步建立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3/9/21/art_89388_103613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