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2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整改工作情况发布会,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济南市副市长、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国祥,济南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林桥,济南市审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安出席。
李国祥市长介绍情况时指出,今年上半年,济南市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并于8月24日向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报告了《关于济南市2022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审计工作报告》)。为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市委、市政府,审计部门,被审计单位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2022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束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定期调度近三年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进展,要求持续推动问题整改到位;市委审计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召开调研座谈会、实地察看等方式,督导检查整改工作推进。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对审计整改提出具体要求,安排部署审计整改工作;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审计整改工作会议,要求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长效机制不建立不放过,有效传导审计整改工作压力。市委、市政府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并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有力增强了审计整改的刚性约束。
二是部门单位责任落实到位。审计部门向37个市属部门单位、14个区县(功能区)印发整改通知和问题清单,科学界定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等不同整改类型,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督促被审计单位不折不扣抓整改。各被审计单位扛牢审计整改主体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改到位、改彻底。各主管部门针对审计发现的普遍性、行业性问题,深挖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在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求实效,推动行业系统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没有接受本次审计的部门单位,也对照审计发现常见问题清单,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积极主动做好未审先改工作。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审计部门召开问题整改协调推进会议10次,组成联合督导组开展现场督查7次,对2家单位开展审计整改约谈,有力推动了整改责任落地落实。
三是工作体系持续优化完善。市委审计委员会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领导,推动构建以《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若干措施》和《济南市审计整改工作管理办法》2个文件管总,审计整改督查工作规程、结果认定办法、约谈办法等6个文件配套的审计整改制度体系。市政府推动健全完善“发现问题—建立台账—跟踪督办—结果认定—约谈问责—成效巩固”的全周期闭环管理体系,着力构建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的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审计监督与各类监督协同贯通的实施意见》,推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等各类监督同向发力,细化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措施配合、成果共享等具体措施,增强审计整改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四是问题整改工作扎实推进。市政府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审计整改专项审计,检验核实问题整改的真实性、有效性、合规性,严肃追责问责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等情形。截至目前,《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78项问题中,52项已完成整改,26项正在推进,其中12项将于年底前完成整改,其余14项需长期坚持;累计整改金额79.33亿元,其中上缴国库、归还原资金渠道11.89亿元,统筹盘活资金12.71亿元,加快拨付使用6.84亿元,诉讼等司法途径整改9.78亿元,调整账务等方式整改38.11亿元。根据审计建议,相关部门单位已制定完善行业规范等相关制度办法46项,处理违规违纪人员14人。
对于如何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李国祥表示,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决定着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效。全市上下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被审计单位整改责任和审计部门督促检查职责,融合各方监督力量,加强跟踪督办落实,以强烈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使命担当,坚决抓好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
一是严格审核把关。严格执行《济南市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要求分类指引》,区分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等不同类型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推动问题整改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升级完善审计整改专题数据库和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严格落实审计整改对账销号机制,对整改到位、真正解决问题的,予以销号;对整改不彻底等不具备销号条件的,要求被审计单位说明情况,明确整改措施、期限和责任,持续推进整改。
二是强化督查督导。综合运用整改情况“回头看”、发函督办、现场督查和专项检查等方式,持续跟进督促整改,推动审计整改见底到位,确保问题真整改、改到位、不反弹。将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意见和市委、市政府会议决定事项等情况,纳入党委、政府督查督办事项,加大市“两办”督查、纪检监察等与审计部门的协同力度,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严重、拒绝或拖延整改并造成重大影响,以及屡审屡犯的部门和单位,开展重点督查或专项督查,对不积极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
三是严肃约谈问责。对未在规定时间内整改落实到位且无充足理由,向审计部门反馈的整改落实情况严重失实等情况,由审计部门约谈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推诿拖延整改、屡审屡犯且情节较为严重的,由党委政府、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约谈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无正当理由拖延整改、拒不整改、虚假整改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将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四是强化结果运用。坚持“治已病”与“防未病”相结合,系统梳理分析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修订完善《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常见问题防范清单》等参考资料,帮助被审计单位对照自查,早发现、早纠正、早整改存在的风险隐患,前移监督关口,深化源头治理。用好考核指挥棒,确保审计整改在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将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强审计整改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及时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以全面公开倒逼全面整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今年是济南市审计部门成立40周年。丁林桥说,1983年9月,济南市审计局正式对外办公。随后,各区县审计局也相继成立。40年来,全市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严格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先后获得“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集体三等功”“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集体三等功”等众多国家和省、市荣誉,吕培俭、李金华等4位审计长先后7次到济南调研,累计获得全国优秀审计项目14次、表彰项目3次,位居全国前列,叫响了济南审计品牌。
40年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展方向更加坚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审计工作,2018年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2019年4月,中共济南市委审计委员会组建,各区县也先后成立党委审计委员会。全市审计机关突出“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定位,准确把握新时代审计工作的任务要求,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确保审计工作行有方向、进有力量。
40年来,主动服务中心大局,监督效能更加凸显。始终坚守“为国而审 为民而计”的初心和使命,培育发扬“忠诚担当、守正创新、细致专业、务实清廉”的济南审计精神,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树牢“以实绩论英雄”的工作导向,全面提升审计项目层次和高度,拓展查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强省会建设中有力彰显了审计担当,得到历届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40年来,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改革步伐更加稳健。完善规章制度体系,构建智慧审计体系,推动审计工作规范化、智慧化;加强审计监督与各类监督协同贯通,实现14家市属国有企业总审计师全覆盖,着力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推进党的建设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经济卫士、审计先锋”党建品牌破题起势。
40年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发展根基更加坚实。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实行政治、业务“双导师”传帮带制度,加强审计团队建设,实行全员量化考核,着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为审计工作注入了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各区县审计干部队伍也迅速发展,有力夯实了审计事业发展的根基。
对于问题整改情况, 刘安表示,截至目前,需整改的78项问题中,52项已完成整改,剩余26项问题需分阶段整改或持续整改。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中,有的涉及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复杂、牵涉面广,需要主管部门加强统筹调度,各方责任主体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推动问题整改到位;有的受地方财政紧平衡状态影响,需视地方财政情况,分批、分次拨付整改资金,分步整改推进;有的问题涉及企业经营管理,需在做强做优做大本地企业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下一步,针对存在的问题,明确以下推进措施。一是加强分类督导。梳理分阶段整改和持续整改的问题,分类建立工作台账,落实好“挂号”“销号”推进机制,强化督查督办,确保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巩固一个。对需分阶段整改的问题,要求被审计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确保在整改要求时限内取得阶段性成效,并按时完成整改任务;对需持续推进整改的问题,加强指导和跟踪督办,确保应改尽改、全部销号清零;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强化建章立制和跟踪问效,适时组织“回头看”,防止问题回潮反弹,持续巩固审计整改成效。
二是坚持分类施策。针对审计查出问题情况,加强同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对接,科学研判、分类处理整改过程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对于受客观因素影响确实存在整改困难的,帮助分析原因、提出合理建议,既帮又督推动做好审计整改工作;对于成因复杂、牵涉面广、需要多部门统筹推动的,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理顺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整改工作合力;对于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整改推进不力的,联合各类监督力量对整改主体进行联合督查或约谈相关负责人;对于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虚假整改或屡审屡犯的,严肃追责问责。
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坚持查改联动、破立并举,严格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若干措施》,在抓好点上问题整改的同时,系统梳理分析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行业内、系统内存在的共性问题,从机制制度和管理层面深入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对症下药,加强顶层设计和过程管理、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求实效,推动提升行业系统治理能力,有效发挥“审计一点、整改一面、规范一片”的作用。
在护航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丁林桥说,今年以来,市审计局围绕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积极构建全方位企业审计监督体系,着力护航保障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实施的《济南市重点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荣获全国、全省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
一是科学谋划,构建新型审计监督格局。出台《济南市市属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工作办法》,明确开展企业审计的重点内容,科学确定审计方式和审计频次,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地推进企业审计全覆盖。以呈阅件、审计专报、审计信息等为载体,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报企业领域审计报告和信息17篇。针对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编印《审计发现投融资领域共性问题清单》,梳理6个领域17类问题52种表现形式,督促开展自查自纠、源头治理。
二是统筹资源,形成配合有力工作机制。强化系统思维,统筹资源力量,构建审计工作“一盘棋”格局,集中审计机关优质资源,组织开展相关领域审计及调查,涉及市属国有企业14户,累计查出381项问题,有力促进了市属企业风险防范和创新发展。印发《关于市属企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的实施意见》,推动14家市属大型企业集团配备总审计师,指导市属国有企业全面加强内部审计力量,实施内部审计项目314个,推动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等800余项,相关做法得到审计署及省、市领导充分认可。
三是数字赋能,助推审计方式融合创新。创建国有企业智能审计平台,设计4大类132个重要指标,实时采集分析国有资产监管平台数据,按月对1300余家市属国有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预警,可视化展现企业盈利能力、债务风险、资产质量,一键生成审计风险报告。研究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将企业审计实务经验、经典案例和常见问题模型化、数字化,研发构建涵盖审计关键节点、企业生产经营关键领域环节的4大类81个审计模型,积极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精准快速锁定问题线索。推动审计组织模式创新融合,大力推行业务主审+数据主审“双主审”、审计实施方案+数据分析方案“双方案”、审计报告+数据分析报告的“双报告”模式,进一步提高数据查实率和应用率,有力增强了审计监督效能。
原文链接:http://audit.shandong.gov.cn/art/2023/12/21/art_89372_103668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